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docx
《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一、项目主题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有时还会伴随着冒汗、心慌、发抖等生理反应。社交焦虑严重的个体由于要承受强烈的回避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在人际交流、学业和工作等社会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案例中的D同学是一位社交焦虑较严重的同学,该生来自农村家庭,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关系较好。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其母亲外出打工。该生性格内向、敏感,在与人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恐惧,并且还会出现心慌、冒汗、发抖等身体反应。二、实施方法和过程该生自述不适应大学生活,害怕与他人交流,当
2、其他同学靠近他时,他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该生内心却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有朋友。针对该生的情况,本案例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了解该生如何看待交友这件事。合理情绪疗法一一ABC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指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B)等。因此,要帮助案例中的同学找到他的“A”、B”、“C”,并且找出其不合理的看法与信念“B”,并通过与其沟通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看法与信念“B”,找到代之合理的信念“D”,从而缓解或消除原有的情绪困扰A,产生新的情绪体验“E”。在本案例中,D同学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他认为世界上除了奶奶之外,没
3、有人会爱他。当奶奶去世时,该生伤心无助,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会爱他,因此产生了“同学都不会喜欢他”的不合理想法,这个想法更多是其主观臆测。由于他有这样的看法,因此当有同学想与其交流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十分焦虑与紧张,甚至胸闷发颤。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他通常采用逃避的行为来回避交往。对于该同学的情况,首先让其回顾他认为“同学都不喜欢他”的具体事件或相关表现,该生无法举出具体实例。接着与该生一起辨析这个不合理信念给其在人际交流上带来的影响,并识别与分辨理性与非理性信念,找到取而代之的合理信念,例如“同学大多是友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交 焦虑 学生 心理 帮扶 工作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