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
2、、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50万亿元规模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本重点专项按照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
3、材等6个方向,共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6个方向已启动实施12个研究任务,39个项目。2017年,拟在6个方向启动其余19个研究任务。同时,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重点任务2016年安排了浮法电子玻璃子任务,2017年拟补充安排溢流法电子玻璃子任务。因此,2017年拟启动20个重点研究任务,共70-140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13.149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
4、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3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1 .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1.1 钢铁流程关键要素的协同优化和集成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冶金工程流程学的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协同机制、能源转换
5、及综合能效提升规律;发展基于工序功能耦合匹配及界面/亚界面重构理论的炼铁-炼钢和连铸-轧制各区段智能化调控技术;研究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机理;开发多工序优化组合、不同工序生产节奏动态有序匹配和低成本的钢水质量窄窗口智能化稳定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发展基F能量流网络模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智能协同调配技术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形成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通过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技术集成开发、应用,钢铁流程能效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5%,吨钢能耗比2015年降低8%,吨钢气体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降低30%。为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6、,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提供关键技术支持。1.2 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发面向供应链价值的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化生产动态排程等钢材定制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多工序协调匹配与质量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加工过程温控-变形耦合-性能匹配及表面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近终型、低温增塑、变厚度与复合轧制及热处理技术。考核指标: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技术开发、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生产效率提高10%,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决策和精准控制执行为特征的扁平材智能化
7、工厂样板,形成典型产品全流程智能化协同控制的成果包;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产品性能波动减少20%,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应用示范。1.3 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发长型材连铸恒温、恒量出坯与轧制节奏匹配的智能化控制、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负能制造、多工序生产成本综合优化、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耦合及产品多等级质量控制等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并应用示范;研究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应用基础,开发短流程电炉冶炼和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实现长型材生产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规模化直轧率不小
8、于95%,同类型长型材轧钢工序吨钢能耗降低20公斤标煤,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吨钢能耗小于零;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全废钢电炉实现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建立环境友好型电炉短流程示范。1.4 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窕矿相结构及高效成矿机理、结焦过程胶质体快速形成的传热传质规律和基于大数据的高炉低能耗热状态形成机理,开发基于高效低耗的烧结、焦化和炼铁绿色化技术;开发低漏风率、少烟气量和低返矿率的烧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烧结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与代谢轨迹,开发其过程烟气选择性循环的烧结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及其相关副产物的资源化技术与应用示范;开发资源节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 基础 材料 技术 提升 产业化 专项 年度 项目 申报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