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误入动脉:【临床表现】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回血呈冲击状,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风险评估】1.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人动脉。2 .操作者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对静脉判断不准确,尤其是一些细小的动脉不能摸到其搏动,导致穿刺时误人动脉。【预防措施】1.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条件许可时,尽量让患儿在安静或熟睡情况下穿刺。3 .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小儿静脉走向特点与分布,注意观察特殊患儿血
2、管特点,总结小儿静脉穿刺技巧。4 .行静脉穿刺前,一定要用手指触摸血管有无搏动,确认是静脉后再穿刺。5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处理措施】发现误人动脉,应立即挤压输液胶管,让血液Im流入血管后反折、捏紧头皮针末端,快速拔针,稍用力按压5min,并向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另选血管重新穿刺。02.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风险评估】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症感染、极度衰弱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预防措施】1 .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
3、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2 .对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测患者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者的24h出入量。【处理措施】1 .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2 .出现高血精时,暂停输入简萄轴溶液。03.输液发热反应:【临床表现】输液后患儿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C,伴有呼吸加快、脉速。【风险评估】1 .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宜接或间接带人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2 .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细菌性痢疾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高3 .输液反
4、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预防措施】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无菌操作。4 .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输液反应时,要仔细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5 .使用多种药物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药物配伍。6 .注意患儿的体质,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7 .改变环境卫生,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
5、陪护,防止灰尘飞扬。8 .严把三关。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原、无有害颗粒液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一定把好药物关、输液器、操作关。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及时处理。【处理措施】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2.对高热惊厥患儿应及时处理a.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保持患儿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b.防止舌咬伤,用开口器或在上下臼齿之间放纱布包裹的压舌板。C.按医给予抗惊厥药物。高热患儿输液过程中,应用退热药物,易造成大量出汗,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d严肃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
6、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c仍需继续输液者,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04.静脉穿刺失败:【临床表现】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瘩痛及肿胀。【风险评估】1 .操作者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面对患儿家长的焦急疑虑、缺乏信任,缺乏臼信心,就可能导致操作失败。2 .患儿血管被人为损伤静脉穿刺不规范,导致患儿血管保护不良,常规静脉穿刺部位针孔遍布;加之间隔期短,再次穿刺时原针孔部位出现硬结阻滞进针或血液外渗等现象,难以正常行静脉穿刺操作。3 .在拔针时针眼处理不当针眼处理不当使皮下淤血、青紫、肿胀,造成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静脉
7、难以显现而影响穿刺。4 .操作者判断失误由于小儿血管充盈度差,特别是大量失水、失液、休克、严重贫血和持续高热的患儿血管干瘪、弹性差,穿刺时常无回血或回血慢。此时容易导致操作者误认为穿刺未成功而拔出针头,造成穿刺失败。5 .患儿不配合小儿对穿刺往往表现出过度恐惧、紧张,穿刺不合作,在他们的吵闹中常会使得针头脱离、移位,造成皮下组织渗此局部水肿。6 .操作者进针的速度、角度与深浅度不正确操作者进针速度过快,见回血时已穿破血管或还没见回血,但针头已穿破血管。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较表浅,分支多或伴有骨隆凸,进针过深易穿破血管,过浅又入不到血管内。另外,穿刺角度过大或过小,也可导致穿刺失败。7 .患儿家长及
8、亲屈期望值过高总希望“一针见血”,甚至坚持自己选择穿刺部位,一旦穿刺失败就产生埋怨等情绪,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成为不利于护士静脉穿刺操作的刺激源。【预防措施】1.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经常保持有一种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应当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FI我调节,排除一切干扰工作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锻炼自身的耐心,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以利于劝导和安慰患儿家长,以取得他们的配合。2 .穿刺前充分固定患儿可由一人用双肘夹紧患儿上肢,双手掌捧住患儿头部。若年龄稍长或力气较大的患儿、双下肢不停地踢蹬、极不合作
9、者,可由另一助手固定患儿膝盖,使其双下肢不能动弹,让患儿在被动情况下接受静脉穿刺。3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躁动不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易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旦头皮血管丰富显见,易固定,因此,宜于选择头皮静脉穿刺。2岁以内小儿首选额静脉,次选颜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因为额部血管浅、粗、易固定。3周岁以上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对肥胖儿应选择粗大易摸或谨慎按解剖部位推导出静脉的位置。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或需快速输液以及输入钙剂、50舟前萄糖、甘露等药物,可选用时静脉及大隐静脉。4 .穿刺时应选择与静脉大
10、小相适宜的针头穿刺前要“一看二摸”,穿剌时要做到稳、准、浅、轻。“一看”就是仔细观察血管是否明显,要选走向较直的,静脉大多呈蓝色、动脉和皮颜色一样,因此,要注意鉴别,较隐匿的静脉要尽可能寻找静脉的迹象。“二摸”就是凭手感,摸清血管走向,如果血管在骨健之间,则有柔软感,动脉可以摸到搏动。进针时要屏住呼吸,这样可避免握针的手因呼吸而颤动。针进入血管后有一种轻微的落空感或针头的阻力突然消失感,对失血或脱水的患儿,因其血管充盈度差,血管扁平,甚至萎陷,静脉穿刺可采用“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尖稍微挑起,使血管壁分离,使针尖的斜面滑入血管内,这时会有一种“失阻感”及“腾空感
11、”。即使无回血,针也已进人血管,这时即可注射。还可采用输液瓶置于低位法、注射器回抽法、反折输液管等负压穿刺法。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选择血管应从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5 .操作者正确掌握好进针的速度、角度与深浅度穿刺时动作应轻稳,针头与头皮成1520,见回血后再延血管走向在皮下缓慢行0.51.0cm。亦可采用针头与皮肤成8090快速穿过皮肤至皮下,再根据血管深浅迅速减小进针角度刺入血管腔,缩短了穿刺针在皮内的穿刺距离,患儿受刺激小,减轻患儿疼痛。6 .做好穿刺后的护理穿刺成功后应强调针头的固定处理,在头部浅静脉穿刺,可采用弹力固定网帽、医用弹性绷带、长条胶布、长宽适度的松紧带、一次性口罩等缠绕固定头皮针。还可在传统固定法的基础上,以头皮圈的方式强化固定。在四肢浅静脉穿刺,应用小夹板固定,松紧要适度,过松达不到目的,过紧则影响肢端血液循环。另外,应请家长协助看护,对已懂事的患儿应根据小儿特点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合作。【处理措施】1.拔针时应顺血管纵向压迫,这样才能按压住皮肤与血管上的两个穿刺点。拔针时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针头拔出后压迫35min,以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