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出血:【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风险评估】1 .注射时针头刺入血管。2 .患者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预防措施】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3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处理措施】1.注射完毕,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功能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4 .进针后先抽回血,如抽到回血表明针头刺入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5 .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
2、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02.硬结形成:【临床表现】局部肿块、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如注射在硬结上,患者主诉注射时、注射后持续瘩痛,护士推注药物时,难以推动。【风险评估】1 .同一部位反夏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药物刺激性较强,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药物
3、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2 .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3 .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4 .当患者长期卧床时,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逐渐形成硬结。5 .瘢痕体质的人。【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采用较长针头(8mm)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采用45mm短针头注射时,垂直进针。2 .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长期注射者,要
4、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如腹壁脐周注射可采用钟表式方法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3 .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1.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锯,再用75%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瓶,禁用长镶敲打安瓶。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甑颈1.1.和瓶口沉积,注意抽吸药液时,禁用注射器针头宜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免化学药物微粒出现,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5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
5、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堆积,可先用75%酒精擦净后再消毒。【处理措施】1 .对于易产生硬结的患者,注射后酌情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2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a伤湿止痛在贴敷法:将伤部止痛膏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硬结处,再用热水袋热敷1015min,12次JQ,一般23d见效,孕妇忌用。b.湖热敷:将毛巾浸在6070C的热水中(亦可加入50%硫酸镁溶液),拧干后敷于患处,每35min更换1次,持续2030min,34次d.c.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局部外涂加热敷法:在硬结部位处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下注射 技术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