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静脉输液常见护理问题的研究.docx
《临床上静脉输液常见护理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上静脉输液常见护理问题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上静脉输液常见护理问题的研究摘要静脉输液治疗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电解质、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以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危急重症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静脉输液,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但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若操作不当,在护理中常可出现各种问题,给正常静脉输液带来不良影响。为r减少不良事件,让治疗顺利完成,确保治疗效果,需要对常见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意见。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问题;管脉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治疗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配置方法呈现多样
2、化,随着疾病越来越复杂,静脉输液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如今穿刺方式较多,同时增长了留置时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如若护理不当,较易发生药液外渗,严重甚至诱发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花销,降低患者满意度,甚至影响疾病治疗,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减少静脉输液若干护理问题,对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相关问题有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一、管脉穿刺一次成功的常见护理问题1、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套管材质柔软,不易对血管造成伤害,还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患者血管和减
3、轻患者痛苦:同时还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故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相对穿刺时更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所以容易给患者带来紧张、恐惧感。为了改善以上问题,根据患者静脉条件及输液方案,在满足静脉输液治疗需要的前提下,理论上选择型号最小的导管(管径最小、导管最短)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风险。通常成人输液选择20-24G的导管,婴幼儿选择26G的留置针导管。在穿刺操作过程中,进针角度45度,以减少皮肤和针头接触面积,提高对针头的作用力,与血管直接接触后于正上方穿刺,可以防止血管滑动,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2、手背静脉穿刺静脉输液过程中传统的穿刺部位首选手背静脉,因为该处静脉位置浅表,只需要患者
4、握紧拳头,扎上止血带后,就可以使静脉充盈,轻松的完成穿刺。行研究发现,患者握紧拳头可能会影响穿刺,增加血管穿透概率。经研究后发现,在护理过程中想要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使患者半握拳头,护理人员左手穿过患者手心,握住其患者手指和手掌下段,静脉下端用拇指固定,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右手持针,与皮肤呈20-30度角,针头从静脉上方穿刺,有回血后再稍微进入一些,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又能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刺破血管。3、社区门诊静脉输液在门诊成人静脉输液护理中一般使用7号头皮针,长度为24mm、内径为0.7mm,很多患者会有明显的进针痛,穿刺失败率也较高。而5.5号头皮针长度为19mm
5、、内径为055mm,已经可以满足成年人正常的静脉输液要求。此外,在输液过程中不存在血液粘稠度的差异,两种针型在长度上差异较小,针头内径才是影响静脉输液阻力的关键。经过研究分析发现,与7号头皮针相比较,5.5号的阻力高出2.6倍,两种头皮针在最快输液滴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5.5号头皮针能满足社区门诊成年患者的静脉输液低速要求,且进针时患者疼痛更轻,针眼小能更快愈合。4、常见种类其它患者静脉输液临床中如果患者肥胖、血容量不足,血管不明显,则会提高穿刺难度,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使用输液部位加热装置,与皮肤表面相贴,5-10分钟后温度就能提高到40-60度,让局部血管扩张,呈现更加清晰,方便穿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静脉 输液 常见 护理 问题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