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低常见原因分析.docx
《血小板假性减低常见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小板假性减低常见原因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血小板假性减低常见原因分析血小板(P1.T)是血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巨核细胞胞浆脱落而来。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同时具有新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在血栓与止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血小板100x1.091.(国际上定义血小板减少为血小板计数150X1091.,国内一般为100X10,9/1.),定义为中国人群的血小板减少症。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先天性、各种疾病与用药等因素,但是在常工作中,检验科经常遇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远低于真实水平,这种现象便是血小板假性减低,如若未识别很容易导致临床错误的诊疗决策。1、采血不当所
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1、采血不顺利,包括技术不熟练或患者手指表皮糙厚难以采集、血管细小(如婴儿),造成采血困难:老年人的血液呈高凝状态,造成采集时间过长等均会导致组织因子进入血标本中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凝块。2、颠倒混匀不充分,影响抗凝效果,从而造成凝块或血小板聚集。3、抽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小板被稀释或抗凝效果不好。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采血技术,保证采血量,采血后及时颠倒充分混匀以减少采血不当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2、EDTA依顺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约占血小板假性减少的10.0%n,oEDTA抗凝剂是紫帽采血管(血常规采血管)
3、所使用的抗凝剂,也是血常规检测项目的标准抗凝剂。然而,某些情况下,EDTA可诱导血小板表面的隐匿性抗原与抗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结合而形成血小板相互聚集成小簇或团块,当团块较小时仪器误认为是一个血小板:当血小板团块大小达到红细胞检测阈值,仪器误认为红细胞,这样就导致了聚集的血小板不被冲入血小板通道,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同时,也可能干扰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结果。在直方图上可见血小板直方图翘尾现象,和血小板的报警信息,如:p1.ate1.etC1.umps?等信息,如图所示:RBCF1.ag(三)P1.TF1.ag(三)Ip1.tc1.umps?此时涂片镜检,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小板聚
4、集现象。03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也是EDTA-依赖性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只不过该现象不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聚集,而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表面,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如下图所示)4、巨、大血小板干扰检测造成的假性减低一般情况下,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血小板大小或体积在2-30f1.之间,当血小板体枳过大,超过25门时,血小板会被仪器误认为是小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或者小淋巴细胞而致血小板假性减低。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的大血小板,如卜图:报警信息:P1.TAbnDiStribUtiOn,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可见裾齿状及翘尾现象。5、冷凝集样本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多数情况下,冷凝集仅引起红细胞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假性 减低 常见 原因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