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系统研究.docx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系统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系统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系统研究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普及,已经成为现代农场作物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文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优势,阐述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明确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以期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应用;规划;设计;系统组成随着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1。但新兴农业主体中有很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严重不足,导致新兴农业主体种植管理成本过高,生产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
2、显著不足23。实现降本增效是每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的迫切需求,机械化、臼动化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技术支持4,尤其体现在水肥管理中。水肥一体化的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由于作物经济效益、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不均衡。水肥一体化设备前期投入较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限制较大,真正应用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的农场相对较少。让相关人员了解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设计及组成,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IF常重要。一.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优势1、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国家十分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013年2月,
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5。2016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20年,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5亿亩6。5年期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增长7000万亩,与2015年相比,2020年水肥一体化推广总面积增长87.5%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臼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水肥一体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诸多研究
4、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节水60%70%,提高肥料利用率20%30M79,可显著降低肥料、农业用水和人工成本10,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率11。同时,由于水肥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预防不合理灌溉、施肥引起的病虫害、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12。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水肥管理精准化、F1.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为未来农场管理高效化、信息化、集约化奠定基础U3。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规划、设计1、水肥一体化系统规划水肥一体化规划、设计是系统性工作,需先对地块开展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容重、水源水质、气候条件、地形因素、年降雨量、作物种植信息等基本信息调查工作,综合地块基本信息和种植管理方对灌溉、施肥的
5、要求,对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初步规划,根据规划结果进行系统设计。2、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内容设计工作包括选择适宜作物灌溉和土壤环境的灌水器、田间管网的分布设计及材质选择、管网压力设定、水力计算和泵房首部系统设计14。根据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要求,应绘制包括系统平面布置图、工程布置图、系统运行方案图、管网连接图、节点压力分布图、建筑物结构设计图等的系统设计图纸15。3、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灌水器直接影响到灌水效率、灌水质量和系统造价,一般需根据水质条件、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系统造价及灌水器功能属性(工作压力、流量、使用寿命和抗堵能力)确定灌水器应用类型。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
6、0485-2009)标准,微灌工程设计保证率应不低于85%,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微喷灌、小管出流应不低于0.85。田间管网设计原则为满足作物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灌溉用水的需求,田间管网水力计算一般包括灌溉小区流量及水力设计、水头损失计算、节点压力平衡及产生的水锤压力验算和防护等16。出间管网造价一般情况下占系统总造价的132,因此,在保证系统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前提下,通过水力计算合理分配田间管网允许的压力差及水头损失17,选择合适规格的干管、支管与毛管,以降低田间管网投资。泵房首部系统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供水、加压、过滤、施肥、监测和调控,设计内容主要为确定系统动力流量和扬程参
7、数、过滤设备类型和精度、制定水肥量测与安全防护措施18。过滤系统应满足灌水器、田间管网对处理后水质的要求;施肥设备应满足系统施肥精准度、施肥效率的需求;各种功能阀门应满足调节系统压力、确保系统流量正常及保护系统使用安全的需求。三.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水源、泵房首部系统、田间输水管网、田间首部、灌水器系统5部分组成,详见图1,可结合作物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规律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实现农场种植高效管理。1、水源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标准,水源一般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2大类。地表水源主要是湖水、河水、水库、池塘及水库等;地下水源一般是地下水。从河道、渠
8、道、湖泊等含泥沙较少的地表水中取水时,取水口需设置拦污栅,方便对水源进行粗过滤;从泥沙含量较高的水源取水时,应结合灌溉面积和作物经济效益修建合适面积的沉淀池。2、泵房首部系统泵房首部系统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水泵、变频控制柜、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及不同功能控制阀门组成,是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脑”,确保系统正常、高效运行。(1)水泵水泵是将机械能转变为水的动能和压力能的设备,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动力来源。应结合作物需水规律、灌溉面积、系统设计压力和输水损耗等,选择合适扬程、流量的水泵。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水源、取水位置、地形等因素,一般选用离心泵或深井泵19。(2)变频控制柜在水肥一体化系统中,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肥 一体化 技术 应用 系统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