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们枳极努力去改变现状,从而实现生存和发展,最终变得强大;而舒适的环境则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堕落,最终在安逸中消亡。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的道理。这段文字出自孟子告子下。舜是在田间劳作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筑墙的工人中脱颖而出,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挑选,管夷吾是从狱卒手中获得自由并被任用,孙叔敖是从海边隐居处被召入朝廷,百里奚是从市场中被挑选出来。因此,天将重任交予这些人时,必先让他们经历心灵的磨难,劳累身体,饥饿肌肤,空虚贫困,让他们的生活混乱不堪,以此来考验
2、他们的意志和忍耐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能力。人往往需要经历困境才能改变,需要在心灵上受苦,在思考上斟酌后才能有所作为,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自己的品质。如果进入政府没有学问,出外没有敌国,国家就会灭亡。只有经历忧患,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最终在安逸中消亡。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这些来。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
3、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恒:常。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r解他。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
4、,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死:使死亡。相关试题及答案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 .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答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
5、的一般意义。5 .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答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全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答围绕“成材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
6、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既有积极上进的主观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客观条件(顺境)更能促进人成材的观点来说,辅之以事例,言之成理即可。8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10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O(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至若/春和景明C贤者/能勿丧耳D.策之/不以其道11 .
7、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联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12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所以动心忍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 .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分)答案:10 .A(定
8、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11 .Cr益处”应改为“增加”12 .D(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以上3道选择题均为2分)13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1分),使他的性情坚忍(1分)。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1分),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1分)14 .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1分),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1分)三:1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曾益其所不能而后作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7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开头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了:(2分)参考答案:12曾,
9、同“增”,增加。作,起,指有所作为。(每空1分,共2分。)13.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土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土,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会遭到灭亡。(2分,重点词语准确,句中通顺即可。)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或“生于忧患”)(每空1分,共2分。)四: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困于心,衡于虑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10、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2分)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
10、国力强大了J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8、(被选拔)(通“横”,梗塞,不顺)(每题1分)9、(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上,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10、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3分,意思对即可)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J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
11、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先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r解他。如果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如果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那么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谛,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