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交通运输执法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交通运输执法工作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年交通运输执法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加强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为契机,以推动综合执法转型为导向,理顺职责职能、提升能力素质、完善协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执法效能、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执法队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坚强执法保障。一、深化改革促转型1 .推进执法改革到位。建立完善改革职能移交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制度,成立综合执法改革专项督导组,
2、实地督促相关市县改革进度,压实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任。对6月底改革职能仍未完全移交的市县,约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7月底改革职能仍未完全移交的市县,将有关情况通报属地党委政府。会同省财政厅建立执法改革成效与省补执法工作经费挂钩的奖惩机制。2 .加快综合执法转型。推广分片区、分路段、网格化执法管理模式,由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型。5月底前出台超限检测站综合执法转型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执法转型,7月份召开专题推进会,总结提炼新密巩楼、孟津平乐等试点超限检测站典型成果,推广先进经验,10月底前完成全省超限检测站执法转型任务,11月份开展验收评估。3 .深化业务协作机制。加强与行业管理
3、部门沟通协调、协作配合,4月底前出台全省执法机构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路管理部门、航务海事部门的业务协作办法,定期会商研究执法协作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着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6月底前出台*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9月底前市县两级分别研究制定本级行政执法事项目录。二、治理乱象树形象4 .提高队伍能力素质。分级分类开展执法技能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水上执法、工程质监等薄弱环节的学习教育,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实操训练,4月底前出台执
4、法队伍练兵比武实施方案,按照“全员培训、县级初选、市级复选、省级决赛”的方式,组织执法队伍全员轮训和比武竞赛活动。开展执法支队长执法业务大比武、执法技能大竞赛,进行列榜排名并全省通报,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能力。5 .提高执法质量。按照*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执法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任务台账,明确任务分工、预期效果和完成时限。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多、安全隐患大、严重扰乱行业稳定的久拖不决老大难问题,注重收集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四张清单”适用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6 .强化监督约束。加强廉政建设
5、,坚持开展执法队伍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十个一”活动,把警示教育、制度约束、惩治震慑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不敢乱作为、不能乱作为、不想乱作为;健全完善制度规定,5月底前出台*省交通运输执法监督规范,完善、细化各项业务流程、程序和规程,形成刚性约束,并在执法站所、办事大厅等固定执法场所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执法监督行为,推广普及4G执法记录仪使用,实时上传执法全过程,对不使用执法记录仪或没有全过程记录并实时上传的,视为违规执法或无效案件,因执法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强化社会监督,5月底前出台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关心支持交通执法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从业人员
6、、行业协会、媒体记者等为义务监督员;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对会风会纪检查,每次会议安排专人对会议录像进行回放,对不遵守会议纪律、会风会纪形象差的执法机构进行处罚并全省通报。7 .打造执法宣传阵地。按照交通运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求,4月底前出台加强执法宣传工作意见,广泛宣传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的经验做法,注重发现、宣传执法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深入挖掘、总结基层鲜活经验,加大表彰奖励的激励力度,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积极拓展执法宣传渠道,加强与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建设一批执法宣传主阵地,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写作能力强、善于发现新闻点的宣传队伍
7、,打造一批有深度、有内容、群众喜闻乐见的个人和官方账号,使其成为提升执法形象的渠道和学习交流的平台。8 .清理整顿执法装备。组织开展执法车辆、执法服装、执法标识的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工作。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执法车辆,坚决不能上路行驶;非执法人员不得着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开展工作;未经省厅批准,不得在车辆上喷涂与执法相关的标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该封存的封存,该收缴的收缴,省厅将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和督导。三、科技引领提质效9 .全面实现执法案件线上办理。加快执法案件自助处理系统应用,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和实际使用情况,完善更新系统功能,切实提高系统使用率,6月底前全
8、省所有案件全部线上办理。10 .推进非现场执法设施连片成网。9月底前成立联合复核组,分批次对各地新建完成通过当地验收、已接入省级平台的非现场执法设施进行复核,优先对关键点位进行补助。4月底前出台非现场执法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非现场执法工作流程。持续拓展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和数据应用,8月底前推动将非现场执法点数据信息纳入平台布控查处数据来源,把布控查处从高速公路延伸到干线公路。11 .创新卫星遥感监管模式。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真实客观数据信息,对全省公路路域环境进行全面监测。4月底前形成全省涉路疑似违法行为基础数据台账,通过省厅平台将疑似违法信息分发各地精准查处,处置完成后上传结果进行销
9、号处理,形成执法闭环,实现路域环境整治过程信息化全覆盖。12 .拓展延伸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手段。支持鼓励在进出城市主要路口、旅游景区、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安装定点监控、移动布控球等监管感知硬件设备,充分利用非现场执法点位数据,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执法监管,破解重点区域非法营运识别、抓捕难题。指导洛阳等城市完成重点区域运政智慧执法示范创建,并对示范经验进行推广应用。四、统筹推进抓重点13 .持续抓好治超强国试点建设。围绕夯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方式、提高能力水平、推动行业自律五项重点内容,持续开展试点建设和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全面做好迎接部里验收评估准备。4月
10、底前出台试点任务验收评估细则,5月底前完成省辖市自评打分,6月底前对18个省辖市进行验收评估,9月中旬对全省试点工作综合打分,11月底向交通运输部呈报试点验收报告。14 .制定常态化执法协作办法。5月底前出台协作办法,建立跨省、市、县(区)三级常态化联合执法协作机制,深化黄河流域交通运输执法协作试点工作,指导有关地市联合山东、山西、宁夏、安徽、湖北等省界临近地市及交通枢纽城市签订协议,进一步细化协作细则,合力打击跨区域道路运输非法违规行为。15 .持续深化道路运输打非治违。加强“两客一危一货”及出租车等重点车辆执法监管,5月底前出台制定运政执法路检工作指引,强化政策指导,严厉查处客运车辆非法营
11、运、普货车辆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危货运输等各类非法违规行为。实施日督促、月通报、年终评价制度,推进平台三类违法信息处置实现24小时认领、法定期限内办结。3月底前依托省平台上线行政执法处罚信息抄告功能,督导各地对抄告违法信息线索依法查处、规范反馈、强化闭环。16 .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省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对公路两侧、桥下空间等重点部位的涉路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对照平台派发的疑似涉路行为认真核对排查,建立涉路违法行为台账,分级分类制定方案逐一整改,实现“消除存量、控制增量”的工作目标。采取柔性执法、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大“三夏”“
12、三秋”、春节等重点时段的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服务满足群众需求。17 .推动航务海事执法提速增效。做好水上执法业务的承接,明晰职责任务,建立协作机制,优化执法流程,提升水上执法综合能力。聚焦”三船一桥一港”重要部位执法监管,围绕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船载危险货物、水上客(渡)运、船舶配员及船员操作不规范等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开展专项整治。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深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专项行动,加大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强化船籍港源头监管,督促水运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科技赋能,探索“线上监管”和“线下检查”相结合模式,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水上
13、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加大水上执法装备保障力度,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18 .扎实做好大件运输许可服务和执法监管。以*省道路运输条例修订为契机,推动跨省、跨市大件运输许可权下放省辖市,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两个大件运输审批系统整合融通,实现“一个系统审批”。4月底前,依托省平台开展大件运输车辆线上分析比对,提高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实现违法违规信息闭环管理。5月底前出台*省大件运输许可服务和管理实施细则,细化任务分工,规范审批管理,压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速公路经营者、大件运输申报点三方责任,全面做好大件运输执法监管。19 .全力推进部级示范项目落地见效。交通运输部拟择优支持一批交通运输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示范通道建设,我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沿线的非现场执法检测点、超限检测站将纳入示范通道统筹推进。鉴于项目建设涉及地方立项程序和配套资金投入等制约因素,要本着高度负责、审慎严谨的态度,以务实、重效、落地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内容的资金来源、应用成效、后期运维,认真进行再梳理、再确认、再评估,按要求上报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内容真正落地见效。要坚决杜绝侥幸、搭顺风车的心态,坚决杜绝在不能保证建设内容、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随意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