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神奇的眼睛》教案.docx
《4.6《神奇的眼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神奇的眼睛》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一、研究问题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地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眼睛与视觉是人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较多,分两课时讲述,本课为其后半部分。在内容展开时,有多处较为抽象的地方,例如,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时,会使由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如果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他们就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机械地记住知识。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些内容与物理知识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我能设计一些适当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摸索,自己发现、形成知识,所达成的效果
2、也许将是非同一般的。二、设计依据1 .教学分析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把“眼睛与照相机的类比”,“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弱的关系”学完了,并且对“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这一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时包括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结构机理,近视眼的预防等内容。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后,我把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版”:本来没有实验,现在有了实验;本来最多也就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现在我就给改编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
3、的疾病感兴趣。所以我已在上节课尽可能地把它们穿插在一起讲了。然而很多与眼睛有关的疾病,都和视觉形成的机理有关。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第二课时的内容很重要,所以学生对本节课已有了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本节课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另外,我还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相信也足够激发他们的热情。2 .三维目标要求A.知识与技能再次识记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并知道视觉形成的机理;认识近视眼,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懂得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B.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视觉形成的机理并认识近视眼。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
4、及的事。3 .重点难点预设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视觉形成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图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其中的九张人脸。据说,如果谁能找出这九张脸,谁就拥有180以上的智商。(学生急切寻找并踊跃回答。)刚才的游戏让老师认识了我们班的一大批“高智商”,真好!在刚才努力的找寻中,我们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是?(学生回答:眼睛。)是的,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研究“神奇的眼睛”。(出示课题:神奇的眼睛)设计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主题一一“眼睛与视觉”已很熟悉,但我认为,即使是第二课时也应该让学生拥有一个全新的“兴奋点”
5、,这样他们就会在一开始就对所学内容充满高涨的热情,这幅视觉效果图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二)温故而知新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把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了然于心,谁来做一回小老师,为我们重新阐述一遍?(出示眼睛结构图,由学生上台讲解。)设计说明:“温故”而可以“知新”。把上节课所学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能巩固所学,又能为新知识的展开作铺垫。而这一步骤如果由老师来完成,似乎老调重弹,毫无新意。所以我变换了一下“温故”的方式,选择由学生自己来讲,这样既锻炼学生组织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满足他们追求新奇,喜欢多变的心理。(三)新课学习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要经过眼睛的哪些结构才能落在视网膜上
6、?(学生思考后回答。)(要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到底会成一个怎样的物像呢?(学生据书回答是倒立缩小的物像。)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A.介绍光具座:两根铁杆子上依次排着蜡烛、凸透镜、光屏,杆子前有O90CnI的刻度。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蜡烛相当于“外界物体”。B.教师说明:我们把眼睛进行简化,只剩下最重要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因为眼睛的晶状体与视网膜,和光具座的凸透镜与光屏有着类似的物理作用,所以可以用光具座来代替眼睛进行研究。C.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
7、验: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固定好透镜,在透镜33CnI以外安放好蜡烛(模拟正常视力学生看书的正常距离),在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物像。(学生会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蜡烛像。)眼睛可以看近处的物体,也可以看远处的物体,它是如何实现这种功能的?A.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实验:换上凸度较小的透镜,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教师说明: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是不会随意改变的),移动蜡烛,使它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还是缩小倒立的像,只是蜡烛位置比原来远了。)B.与前一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当晶状体凸度变小时,可以看较远的物体;当晶状体凸度变大时,可以看较近的物体。所以,通过晶状体凸
8、度的调节,人的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种调节是由睫状肌的舒缩来实现的(联系上节课所学)。设计说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不通过一定的手段是很难看见的,所以对初一学生只能通过替代的方式来实现,而物理实验中的光具座就是很好的替代品。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地就知道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样子,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眼睛在视远和视近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抽象的知识在实验、观察、思考中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起来,小组各成员也在此过程中,协作互助,动手动脑,内化知识,能力得以提高。人的眼睛是不是把物像成在视网膜上就好了呢?(不是。)对,它必须把图像信息传给大脑,让大脑对此进行处理。这就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 眼睛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