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式磨课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雪球“式磨课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滚雪球式磨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滚雪球”式磨课是一种新的磨课方式。文章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从“滚雪球”式磨课的概念到实施过程,再到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感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参与活动的每一位老师既是执教者,又是观课者和研讨者,在过程中逐步追求精致,在过程中形成更优的策略,极大地发挥了组内的集体智慧。关键词:滚雪球,磨课,新模式一、滚雪球式磨课之概念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雪球最终在雪地里能滚多大,主要取决于地有多湿润,以及坡有多长。如果你的地足够湿,坡足够长,那你现在手上有多大的雪球,对于最终的雪球有多大,影响很小。”滚雪球式磨课是一种能深度研讨课例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实质上就是努力将同伴间的协
2、作交流由单一的备课的环节延伸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将单线的传统协作转化为复合的滚动式协作的一种全新的磨课形式。这种模式使小组成员互为引领者,最大限度地在协作小组之间实现互助引领,组织过程中根据协作小组内各成员的专业特长、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合理分工,充分激发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滚雪球式磨课之过程(一)选定课题、集体备课早在3月初制定教研组计划的时候,备课组就将课题定为圆的认识。上课前,备课组所有老师集中地点集体备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
3、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基本特征。(二)确定上课顺序并进行分工经过集体研讨确定教案后,由组里的第一位教师做课件,并在班里进行第一轮上课,同组其他暂时没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就随班听课,参与引领、反思与研讨。在大家对上课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后,其他老师开始在另外班级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乃至第四轮的上课。1.第一次实践(1)出示圆形橡皮圈引入圆师:你能在
4、图中找出圆吗?出示例题图,学生上黑板指出圆。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圆呢?学生举例。教师出示篮球,问:这个是圆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师: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师随即出示图片。问:比一比,圆与它们有什么不同点?板书:平面图形:线段围成;圆是曲线围成。出示微视频:(伴随着优美音乐,牵牛花,涟漪,中国结,土楼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形状都是圆形的。师:生活中处处都有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2)画圆学生随意画一个圆,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5、。之后,出示画圆视频,介绍圆规画圆。师:说一说,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板书:定长定点(教师在展示台展示画法)旋转一周画一画:学生尝试画圆(女生:两脚间距3厘米,男生:两脚间距5厘米)展示学生作品。介绍圆心、半径、直径。(教师边画边介绍)师:画圆时两脚间的距离与半径是什么关系?生:相等。练习:练一练,描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量、折、比、画)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和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其他发现学生通过操作验证,教师动画展示。(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观看微视频,问:生活中的车轮,下水道的井盖,
6、为什么设计成圆形?交流:圆,一中同长,而正方形和椭圆不是。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本次教学遵循教材的知识逻辑,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然而,教学中规中矩,学生少了些思考,教学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反思之后,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引入圆和画圆两个环节耗时太多,以致于在第三部分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时间不足探究不充分。第二,微视频过多,时间过长,学生在这节课中自主的东西太少,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可以将画圆部分的微视频删去,改为教师示范画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环节,微视频时间过长,其中有一部分与前面画圆的微视频重复,需要剪辑,只保留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7、。第三,板书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呈现,与本节课无关的知识不要出现在板书里。在对比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时候,线段围成就不需要呈现在黑板上。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再次走进教材和学生,重组教学过程,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2.第二次实践(1)播放微视频:你发现了什么?生:圆形。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师:圆与足球、篮球一样吗?生:不一样,圆是平面图形。出示:分一分,生1:按角的个数分;生2:按有无顶点分。师总结:多边形是由线段组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师: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用直尺画,圆怎样画呢?学生上黑板用手中的工具画。(硬币、胶带、圆形盒盖)师:以上工具画圆有局限性,介绍圆规。教
8、师示范画圆,并说步骤:固定脚距;固定针尖;旋转成圆。学生活动: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想,画圆要几步?要注意什么?(同桌交流)展示没有画成圆的情况。提问:没有画成标准的圆,问题可能出在哪?生1:可能是圆规的针尖动了。生2:还可能是圆规两个脚间的夹角变了。师:圆规两脚间的夹角变了,两脚间的距离就变了。用圆规画圆时,圆规的针尖要固定于一点,就是定点。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要固定,就是定长。捏住旋转柄,旋转一周。画一画: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师: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画圆呢?如果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我们还能用圆规吗?生:不能。我们可以借助绳子来画圆。就是“按点拉绳”的画圆方法,它和用
9、圆规画圆的方法是一样的。师:你能到前面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给大家演示“按点拉绳”画圆的方法吗?生:(边操作边阐述)左手按住绳子的一端固定不动;右手拉紧绳子,旋转一周就是一个圆了;如果要画大一点的圆,绳子就要取长一些。师:你们明白他演示的过程吗?(学生点头表示明白)(3)自学教材: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标出。(4)自主合作探究圆的特征出示探究提示,学生动手操作。师总结:师:我国古代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圆一一“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什么?同长呢?生:一中指的是圆心,同长是指同一个圆内半径长度都相等。(5)课堂练习:练一练第1题和第2
10、题本次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引入部分简洁明了,通过微视频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教学引入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这部分在课程当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是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课堂引入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紧扣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圆并交流自己画圆的方法,在交流时,主要介绍两种方法:以物画圆。用硬币、瓶盖、保温杯底部、圆形胶带、量角器等画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组织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学生通过操
11、作与思考,很容易想到这样画圆的局限性:如画出的圆大小受限制,画出的圆不太标准等,于是有必要学习圆规画圆。可生活中除圆规以外,还有其他的画圆工具,教师引导学生用绳子画圆。为加深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感受用绳子画圆的方法。然而一节课上下来之后,总感觉少了一些生活味。在用圆规画圆环节用时过多,教学组织不够顺畅,以致于后面探究部分不充分。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道探究什么,课堂显得有点乱。于是我们在第三次教学中又一次进行调整。3.第三次实践本次教学的主要过程与第二次教学基本一致。以下对改动处作简要说明。引入中增加例题图,目的是想说明圆来自于生活。在画圆部分,让学生先
12、独立尝试用不同工具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进而隆重推出画圆工具一一圆规。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画任意大小的圆,展示作品,总结注意事项。最后指定半径大小画一个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衔接非常紧密,学生参与度高,有自己的思考。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环节,提供探究方法指导:自由选择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探究后,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当学生探究得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之后,课件分别动画演示半径(直径)在同一个圆中绕圆心转动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无论转到哪个位置,端点都在圆上。本环节
13、调整之后重视对学生的学进行方法指导,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使探究更高效。最后增加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播放微视频,目的是给学生直观体验,同时圆来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前后呼应,体现出生活味。第三次实践后评议:(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已出现的物体,比如“篮球”可换做例题图中的橙子,在用圆片验证圆的基本特征时,可以将学生自己画的圆剪下来操作,而不需要提前准备。(2)对于圆的概念,小学没有给出完整的定义,黑板上不要呈现。画圆的注意事项进行压缩,每句话用简洁的词语,便于小学生掌握。(3)有些内容的教学过程太过精致,在细节处理方面过于细腻,没有给学生主动探索和展示的思维空间
14、。比如画圆这个环节,学生先画再看、再画再比。这一精细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已有用圆规画圆的实践经验,学生买了圆规总会去尝试画圆,教学时无视学生已有的画圆经验,这点不太符合实际。再比如在教学圆心、半径和直径时,我们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估了。在学生一学就会的地方,不适合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会让学生成为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配角。(附活动流程图)选定课题,集体备课完成交流备课设计,形成教案(一)第一次滚动第一位上课老师课堂实践评课与反思,改进原设计,形成教案(二)第二位上课老师课堂实践完成第二次滚动评课与反思,改进原设计,形成教案(三)完成第三次滚动第三位上课老师课堂实践评课与反思三、滚
15、雪球式磨课之感悟”滚雪球式磨课更应该强调教师的研讨,这个过程是集体研讨和全员诊断的过程,只有协调者和组织者,没有主次角色之分,没有旁观者,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所有的成员在交流、商榷和碰撞中得到提升。(一)减轻赛课老师的心理压力我参与的是第三轮上课,前面一直都是在听课,参与整改,这样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时间的安排以及每个环节如何处理,已经成竹在胸。在上课的头一天晚上,我只需要结合反思评价的内容,将前面两位老师的课件进行整合,想好每个环节之间如何衔接就可以了。(二)提高老师参与度每位老师都在一次活动中体验执教者、听课者与研讨者这三个角色,这样,老师完整参与活动的机会大为提高。同时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每位老师发言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三)给优化教学提供案例滚动式磨课能够对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反复研讨,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且后一次的活动紧跟着前一次活动之后,前一次活动得出的结论会很快在后一次活动中得到验证,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同时也为问题解决得到保障,形成更优化的教学案例。(四)利于收集论文写作的鲜活素材用不同的身份来参与磨课活动的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想法,为老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观察、分析和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整个活动参与下来,就为论文写作提供了素材。四、“滚雪球式磨课之改进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优点也会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