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五节着眼衔接顺畅,构建综合立体枢纽网络42第六节着眼高品质生活,打造高效便捷运输服务45第七节着眼保障有力,构建智慧绿色平安的交通体系.49第八节着眼深化改革,构建协同规范现代治理体系.54第六章环境评价60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60第二节环境影响对策62第七章资金匡算与规划效果64第一节资金需求64第二节规划效果65第八章保障措施66面提升国家运输通道的服务能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高速公路再上新台阶。潼大荣高速建成通车,境内里程32公里,形成至遂宁、泸州的南北向高速公路出口通道,进一步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联系;在建至内江高速,进一步加密至四川的高速公路联系。截至2020年,区已建成
2、通车高速公路108公里,高速公路下地互通K)个,枢纽互通2个;在建高速公路15.6公里,高速公路下地互通2个,枢纽互通2个。(二)公路网络日趋完美,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干线公路“畅而美”。“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G246城南至龙岗互通段、S106万古场镇过境段、S303宝兴至龙石段、S303至国梁段、S106中敖至安岳界段等94.4公里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季家至荣昌界段、万古至兴隆场段、S543龙水至玉龙段22.9公里的路面改造项目,普通国省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普通公路总里程3584公里,路网密度249.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215.7公里/百平方公里
3、,排名第11位),其中国道55公里、省道267公里、县道162公里、乡道197公里,专用道路11公里、村道2892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300公里,三级公路202公里,四级公路3006公里,无等外公路,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85.5%o普通国道全部达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70%(高出全市2020年规划目标值5%),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表112020年末渝西地区普通公路等级对比表(单位:公里)地区总计一级二级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市180796104794395.8%区35847630010.5%璧山区2634422009.2%荣昌区
4、2586251978.6%永川区49591011945.9%潼南区5287182665.4%铜梁区4446571394.4%农村公路“广而达”。“十四五”期间,区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新改建农村公路2388公里,重点建设大规模人群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公路。2020年末,区农村公路总里程3251公里,行政村通畅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称号,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监管平台,实现农村公路项目精细化管理。(三)客货运输不断提质,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增强。“十四五”期间,区加快推
5、动城区公交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标准化试点工作成功通过国标委验收。分区域、按功能调整完善公交线网,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0余条,开通城区至龙水镇、双桥经开区、宝顶镇、邮亭镇等公交干线,实现组团间便捷联系。全区公交线路总数达3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468公里,辐射17个镇街,公交站点50Om覆盖率为95%,高于规范90%的要求,公交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全区共有公交车辆188辆,新能源车辆占比达40%以上,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公交站场加快推进,建成南山公交首末站,面积2370平方米。创新客运服务模式,开通至江北机场“石刻快巴”专线,实现机场快速接驳。投入巡游出租汽车运力300台,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逐步
6、实现与网络约租车差异化发展。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基本建成普洛斯物流园、渝西汽博中心、德恒渝西商贸物流城、龙水五金物流基地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发展。已建成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仓储设施面积约33万平方米,园区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设施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综合及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体系、诚信管理体系等建设,逐步实施“智慧市场”工程,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四)智慧创新先行引领,生态交通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区以“智慧交通,贴心服务”为发展目标,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进程,率先建成全市远郊区县首个智能交通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了交通流实时
7、统计与分析挖掘、交通信息采集发布与诱导、智能监测与报警、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多维度交通运行监测报表等功能。建立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以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以事件处理地为中心发起应急通信的会商,调动各方面资源对事故的处置进行支持,实现会场到现场及现场到会场的音、视频调度。智能出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开通“交通”微信公众号,查询实时公交、客运班车、火车、航班等多元化出行方式,链接“愉快办”“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等内容,为公众提供实时迅捷全面的出行服务。开通“96096”交通服务热线,向公众提供24小时交通咨询、投诉、求助、救援等服务,目前共受理交通诉求21455条,发布路况信息280.3万条。(五)
8、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行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公路管养能力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出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区、镇、村三级管养职责;建立“路长制”工作机制,并开始试点运行;完成路政管理审批办件K)O余件,大件运输许可200余件,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赔)补偿100余件,收取(赔)补偿费共计48.2万o“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积极引导运输市场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打非治违”力度,强化惠企惠民政策落实,培育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区市场主体突破7万户、增长14.2%,促进运输市场稳步增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便民高效,积极落实“最多跑
9、一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制度,进一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表12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指标类别具体指标单位2020年值基础设施铁路总里程公里15.8高速铁路里程公里4.8普通公路网总里程公里3584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08普通国道里程公里55普通省道里程公里267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70公路路面铺装率%85.5行政村通畅率%100运输服务城市公交覆盖镇街个数个17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5行政村通客车比例%100仅开通一条城区至宝顶山石刻景区旅游专线公交,旅游景区“直通车”模式有待推广。现代物流亟需加快发展。我区铁路运输发展
10、缓慢,道路运输市场呈现“小、散、舌L”的特征,缺乏规范化的公路货运场站,难以组织高效的公铁联运,支撑工业、制造业的力度有待加强。乡村物流发展较慢,乡镇和村级物流配送站点缺失,站场综合利用率较低,三级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农产品内外运输增长需求。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车辆与货物匹配效率不高,使得运力资源利用率不高。(四)交通出行环境品质亟待提升。平安交通发展有待提升。全区应急运输保障机制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够,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智慧绿色交通发展有待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缺口较大,行业综合运行监测水平较低,运行监测、安全监
11、管、应急调度、辅助决策等管理手段仍相对落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推广应用滞后,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不够。行业管理手段方式有待突破。随着交通运输部、市交通局等近年来对纳入部市的规划项目,要求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要,首次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交通“极”,将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要求加快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实现、成
12、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交通发展要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强化成渝双城间直联直通(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推动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打造1小时都市交通圈、通勤圈(璧山至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
13、强化城际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至内江高速公路);提升一体化衔接换乘水平(石刻综合枢纽建设);增强铁路货运枢纽多式第二节阶段特征设施建设的关键期。当前,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但仍存在高铁通道缺失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期。交通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机遇,进一步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协调发展的融合期。当前,我区正充分发挥主城都市区桥头堡作用,推进与主城中心城区、川渝毗邻地区以及周边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十五五”期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
14、新格局是“一区两群”发展的重点。交通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坚持一体化规划、协同性建设,统筹交通与产业、城镇、旅游的融合,统筹交通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融合,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板块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精细管理的提质期。当前,区正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四好农村路监管平台,推动交通精细化管理。“十五五”期间,随着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基建的不断发展,交通智能化、数字化要求更高,要求交通行业转变管理方式,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升行互通水平。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30年,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主城都市区“桥头
15、堡”定位,加快建设“成渝中轴综合交通枢纽”和“主城都市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实现对外构通道(15分钟母城、半小时成都、6小时北上广深1),对内畅循环(10分钟高速、20分钟景区、30分钟2),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表4-1区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指标类型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基础设施轨道营业里程(公里)15.880预期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08124预期性高速公路开工里程(公里)16.8预期性国道一级公路比例()1930预期性1“15分钟母城”:城区至市中心城区15分钟;“半小时成都”:城区至成都市区半小时;“6小时北上广深”:城区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6小时。2“10分钟高速”:各镇街至高速公路10分钟;“20分钟景区”:城区至各景区20分钟;“30分钟”:各镇街至城区30分钟。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铁路)、2条城际铁路(至自贡至乐山城际、汉中至南充至潼南至铜梁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