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屈原列传同步练习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螂然(jido)汉汶(w6n)啜其酬(廿)博闻强志(qing)B.温蝮(hub)诙辩(gui)帝售(gf)营顾楚国(jun)C.憔惨(CUi)惨怛(dd)枯(9稿)靡不毕见(Xian)D.濯谆(ndo)屈尊(gdi)展草稿(zhu)谗谄(xin)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离骚”者,犹离忧也B.屈平属草稿未定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亡走赵,赵不内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A.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B.上官大夫与之同烈歹U:行列,位次。C.顷襄王怒而年之
2、迁:调动官职。D.皆理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59题。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3、。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怀王至行至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B.秦,虎狼W国复W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内惑于郑袖竟
4、死于秦而归葬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亡串赵,赵不内走:逃跑。B.屈平既姨之嫉:憎恨。C.冀幸君之二悟一:一次。D.然亡国破家相随扈属:连接。7 .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及政治智慧的一项是()(4分)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D.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8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新君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B.屈原在
5、为官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朝廷。C.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D.这几段文章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2分)译文:(2)此不知人之祸也。(2分)译文:二、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哭庵传易顺鼎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员B、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
6、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章其业。年未三十顶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细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
7、一日易也。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国自号曰“哭庵”。【注】易顺鼎:字实甫,晚号哭庵。光绪元年举人。有四魂集。方外:世外,指超然脱俗为隐士或僧侣。夷、惠:分别指伯夷、柳下惠,两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洁之士。齐万物:即“齐物”,道家学者庄子的哲学观点,核心是任何事物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物我同一。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理召某县令使送归趣:马上。B.十七岁举于乡举:被举荐。C.所治皆不能章其业竟:完成。D.莫能以一诣继之绳:评判。11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献俘于王!年未三十顶仕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b1亡羊顶补牢,未为迟也誓以哭终其身因自号曰:“哭庵”请其矢,盛以锦囊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国家焉1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哭庵“恃才傲物”的一组是()(4分)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十五岁为诸生,有名继为酒人,为游侠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A.B.C.D.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哭庵在五岁时被藩王从贼人手中解救出来,由于藩王听不懂哭庵的南方口音,哭庵就用手指沾着唾液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得
9、到了藩王的喜爱。B.哭庵年轻时很有才华,也有名气,研究学问范围甚广,涉及经学、史学、理学等,但他或出世或入世,放浪形骸,行踪无定。C.哭庵平时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哭,但他从没哭过,可等到他母亲去世后,他就每天哭个不停。D.这篇自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人奇文亦奇。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2分)译文:(2)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3分)译文:(3)及母殁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3分)译文:【参考译文】哭庵,不知是
10、什么地方的人。他的家世和姓名,每个人都知道,所以不说了。哭庵幼年时十分聪明。五岁时被盗贼抓走,盗贼从陕西、四川到哪阳、襄阳时,用黄色的绣褓将他捆绑在马背上,驰骋了几千里。后来遇到了蒙古藩王的大军,(哭庵)被骑将俘获,献给藩王。哭庵说话操南方口音,藩王听不懂。于是哭庵用右手的食指沾着唾液在藩王的手掌上写字。藩王大喜,说:“真是神童啊!”抱着他让他坐在膝上,马上召来一个县令,让他送哭庵回家。十五岁时哭庵就已考中秀才,颇有名气。十七岁乡试中举。天下人看了(哭庵)所作的诗词文章,都称他是才子。他随后研究经学,撰写训诂考据方面的文章;研究历史,撰写文献典故方面的文章;探究透彻后便想回头修养身心,又撰写理
11、学语录类的文章。然而他生性喜好声色,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将爱好转移到山水、佛道之上,所研究的学问都不能成就业绩。还不到三十岁便做了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便弃官离去;在万山之中建筑房屋居住,后来又弃之而去。纵观他这二十多年的经历,开始是神童,是才子,然后是酒徒,是游侠。少年时是名士,是经生,是学人,是贵官,是隐士,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出仕时而退隐,他的师友和他开玩笑,称他为神龙。他操行不定,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节操来评价他。作文章也一样,有时谈古有时论今,有时朴素有时华丽,不能用一种造诣来评判他。总而言之,他傲视天下、物我同一、讥议尧舜、轻视汤武的心气,却一天都未曾改
12、变过。哭庵平时说天下没有什么不可以哭的事,但他并不曾哭过,即使他的妻子和儿女们死了也没哭。等到他的母亲死了而父亲还在,他不能马上殉死,就认为天下没有什么值得哭的事,只有见不到母亲才值得哭。于是没有一天不哭,并发誓用哭来终其余生,到死为止。因此自号为“哭庵”。参考答案:1 .答案C(A.“汶”应读加n;B.“善”应读kfi;D.“谄”应读Chdn。)2 .答案B(A.“离”能“罹”;C.“从”通“纵”;D.“内”通纳”o)3 .答案B(A.短:诋毁,说坏话;C.迁:放逐,流放;D.祖:效法。)4 .答案D(A.判断句/被动句。B.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D.均为被
13、动句。)5 .答案A(A.均为副词,最终;B.助词/动词,至U;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D.介词,让,把/介词,因为,由于。)6 .答案C(一:副词,全部,彻底。)7 .答案D(说的是楚怀王,与屈原无关。)8 .答案B(“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错,而且劝阻怀王入秦也是在流放期间。)9 .答案(1)楚国人责备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而怀王没能回来。(2)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10 .答案B(举:中举。)11 .答案A(A.前者为介词“给”,后者为介词“到”;B.均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就”。C.均为介词,“用,拿”。D.均为副词,“于是,就。)12 .答案C(说明哭庵聪明,介绍哭庵少年时就有名气,表现哭庵对母亲的依恋和孝顺)13 .答案C(文中“无一日不哭”的意思是“没有一天不哭”,并非“每天哭个不停”。)14 .答案(1)(哭庵)还不到三十岁便做了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便弃官离去。(2)他操行不定,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节操来评价他。(3)等到他的母亲死了而父亲还在,他不能马上殉死,就认为天下没有什么可以哭的事,只有见不到母亲才可以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