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传统文化 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docx
《苏式传统文化 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式传统文化 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CS65.020CCSB35DB3205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1039-2022苏式传统文化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Suzhou-styIetraditionalcuIture-InheritanceguidanceforDongting(mountain)BiIuochuntea2022-03-10实施2022-02-28发布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基本要求15传统制茶技艺15. 1鲜叶采摘15.2 鲜叶摊放25.3 高温杀青25.4 热揉成形25.5 搓团显毫25.6 文火干燥25.7 成品摊凉26传承人培养26.
2、 1培养总则26.2 培养方式26.3 传承人选36.4 传授内容36.5 传承人认定37文化弘扬37. 1阵地建设37.2 学术交流37.3 展览宣传47.4 信息化宣传48保障措施48. 1政策激励48.2 队伍建设48.3 经费支持48.4 拓宽渠道4附录A(资料性)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图示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东山御封茶厂、苏州洞庭熙螺茶叶有限公司金庭茶场、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
3、公司生产基地分公司、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苏州市苏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干部技术学校、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农林服务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斌、谭芋芋、张瑜莲、严介龙、张建良、杨青、周文渊、薛扬、陈旭、姚瑜、王志伟、吴海军、陈君君、侯苏娜。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苏式传统文化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培养、文化弘扬和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洞庭(山)碧螺春茶生产经营单位、行业部门、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团体开展制茶技艺传承
4、工作时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957-2008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洞庭(山)碧螺春茶dongting(mountain)biIuochuntea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自传统茶树品种或选用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为主要品质特征的绿茶
5、。来源:GB/T18957-2008,3.14基本要求做好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工作,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制定完整的技艺传承规划,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b)实施茶文化记录工程,完整记录传统制茶技艺,保存传统设施设备;c)建立健全传承人保护和管理制度,努力发掘、培养和扶持技艺传承人;d)开展茶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充分挖掘文化价值;e)加大传统制茶技艺保护和传承重要性的宣传。5传统制茶技艺1.1 鲜叶采摘1.1.2 采摘的鲜叶应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每批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1.1.3 采下的鲜叶应盛放在清洁竹篮、竹篓中。不紧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式传统文化 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 传统文化 洞庭 碧螺春 制作 技艺 传承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