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第一年烧新香怎么祭拜.docx
《老人过世第一年烧新香怎么祭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过世第一年烧新香怎么祭拜.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老人过世第一年烧新香怎么祭拜很多地方祭拜祖先的时间不是一定一的,在中国的北方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九,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一,还有的是大年初三,这些传统相信很多长辈都已经传输给了下一代。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在我们欢天喜地迎接新春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时,依然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春节祭拜祖先是很隆重的一件事,在的印象中,每到这个时节每家的大人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坟头上给祖先上香,不能说这是迷信,毕竟传统流传下来还是有理有据的,也让家里的孩子认认路,毕竟这种继承是一辈接一辈的,添上一铁锹土、烧点纸钱、撒上一杯水是子孙的孝心。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去祭拜祖先,不管是远的、近点的、农村、城市都会安排好时间去完成
2、这样的事情,而且去上坟时也要准备好纸钱、糕点、肉类、香烟,还有用水代替的酒,最后在烧完纸钱后撒在地上,第一是避免火灾的发生,第二可以用水把火苗彻底浇灭,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东西妈妈都会提前备好,因为上坟都是家里男人的事情,这些细节就交给了女人。其次就是祭拜的先后顺序,这个是没有要求的,先近后远、先远后进都可以,毕竟在农村坟墓都是荒郊野岭或者田地间,所以我小时候都是跟着一大家人父亲、叔叔、大伯、哥哥步行靠爬坡下地去祭拜,现在的社会就不同了,可以开车也方便了很多,长辈们到达目的地啥事先不干,先点香,在祖辈前磕头,嘴里还要念叨着保佑子孙之类的话,之后我们所有人磕完了头,长辈指着坟头说谁是哪支子的,什么
3、时间去世的等等,这是在讲血缘的关系,那时候还小脑子里也记不清,现在慢慢长大才明白这些错综关系的存在。祭拜祖先之后,会随着去到爷爷奶奶的家里,主要是为了不让老人操心,因为上年纪不方便去,但是他们心里是不会忘记这些礼数,也要求家里的孩子必须要完成,这样做的原因大概就是礼节,更是一种亲情的沟通吧。去到爷爷奶奶家的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春联、饺子、食材有没有准备充足,当然这估计是每个做子女都应该的,直到现在我也遵循着父辈们的传统。整个祭拜祖先的日子也让我重温了家族的历史,同时增长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祭拜的供品必须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上坟时候的纸钱都会给先辈们用完,水汤之类会洒在周围不能带
4、回家,打开的供品要撒在坟头附近,为了避免野生动物的啃咬就不会进行二次破坏,祭拜的食物分给给孩子吃,这样会得到庇护,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一年过去了每个小家庭都经历了酸甜苦辣,我们幸福生活的现在都是靠祖祖辈辈打拼下来的,祭拜先祖表达内心的感激之前,同时让另一个世界的人过好年。烧新香,又叫吊馨香,就是邻里或亲朋家人若是上一年有人去世,大年初一首先要去给过世者拜年即到墓前为死者烧纸、鸣炮、磕头,然后再到过世者家中给其家人拜年,主人要设宴款待。亦有在家设灵祭拜,就无需去墓前。烧新香要早,拜年次之,取“亡人为大之意。而逝者家里,对联是用白纸,表示家里新去世了
5、人,第二年贴黄纸对联,第三年贴绿纸对联。三年后才能贴红纸对联,即表示三年守孝期满。有人认为,新香应该是新飨。新者是第一次的意思,而飨者则是古人写悼文时在最后加的一个词叫尚飨,就是请享用祭品。意思就是指过世的人头一次享用与列祖列宗同样的供奉。烧新香习俗起源古扬州吴越之域,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其习俗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如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等依旧康续。武汉地区把这种给过世者第一年过年上香的仪式叫着烧清香或者亲香,就是在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带上纸钱、香、烛、鞭炮等,去祭奠上年死去的人。前些年是在初一早上的5点至6点期间,到办亲香家的门口场上放一挂鞭炮,然后就回去睡觉,近些年改成了在除夕夜新年钟声以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人 过世 一年 烧新香 怎么 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