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年会上的发言.docx
《在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年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年会上的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年会上的发言(2024年12月12日)诸位朋友,上午好。下面所说,我将它当成是我的发言。2023年4月8日“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成立,2024年1月22日教育部将“中文创意写作”列入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这前后发生的、承载了重大信息量的事件(多少年后,我们可能会将其视作文学教育方面的历史事件),会使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话:顺应时代潮流。我也为我的学术同行们的专业敏感而敬佩。日后,应当会有一本书:中国大学创意写作史。在座的都是见证人。“创意写作”这一概念早已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专业方向的设定成了“成熟的大学教育”的世界各大学的标配,而这一设定也已经开始很多年了。但我们似
2、乎一直未能对这样的设定做出最彻底的说明:为什么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设定这样的专业方向?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理由是什么?它显然是在肯定什么文学创作理念一一而在肯定什么文学创作理念的同时,一定是在否定什么文学创作理念,而这个被否定的文学创作理念又究竟是什么呢?一个根本性的话题始终沉潜在黑暗深处,没有成为我们的明确意识,我们几乎是在下意识中认可“创意写作”的意义的,尽管我们也有各种解释,但这些解释我以为都不是最后的解释。事到如今,这个话题应当明确道出了,这就是:经验至上主义被质疑甚至被否定,知识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被得到认识和推崇。在漫长的文学史上,无论是文学理论家们还是作家们,无论是文学理论还是文学
3、实践强调的都是经验一一经验几乎就是文学的全部话题,或者说是统辖所有话题的母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理论的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一话题基础之上的。那些文学大家的文学创作谈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在谈论生活经验、人生经验、生命经验对于文学创作的绝对意义。在中国,因为对文学“目的性”的特殊界定,加之早前的阶级意识等原因,经验更是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一个作家被认可和赞扬,就是因为这个作家将经验看得至高无上,就是因为他不辞辛劳地深入某个空间、某个人群毕恭毕敬地吸纳和补充经验。而一旦一个作家被认为出现了创作的“故障”,首先想到的甚至是唯一想到的原因就是:这个作家在经验上陷入了短缺乃至匮乏的困境。大神们开出的治病良
4、方永远是:放下身段、端正态度“扎根”应该扎根的空间和人群以获取新鲜血液般宝贵的经验。对于文学而言,经验就是生命,经验就是一切,经验就是永恒。经验至上主义甚至导致一种荒唐看法:谁有经验,谁就能生产作品;谁有经验,谁就能成为一个作家。一个识字不多的人因为将一个属于民间传说的故事直白地写出来,而被称为作家。这个作家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对他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几乎没有任何人去追问原因。其实,对于经验的高看直至将其推向王座,在世界各国都是同一倾向,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理论家们、作家们开始认识到知识与作家的创作生死攸关呢?似乎无从考证。反正,我们在中外作家这里很少听到这样
5、一个话题。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成功的作家们无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人。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作家与知识无关。高尔基几乎没有上过学,可是当我在疫情期间仔细阅读高尔基文集时,我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知识的满纸流淌,不时会想到“博览群书”这句成语。像俄罗斯许多作家一样,他同样也是一个话跨。那些人物一直在说话、说话,在互相辩论,而那些镶嵌于文中的大段独白,其实也是“肯定之否定”的自我辩驳。细察后你会发现这些无穷无尽的“理”,都与那些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书有关,是这些汪洋大海般的知识的涌动推动了这些对话和独白。可高尔基就是不去论说知识与他文学创作的关系,只是无止境地叙述他的童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大学 创意 写作 联盟 年会 发言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