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球仪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球与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基本数据,精准识别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纬线、经线等关键要素,熟练阐述经纬线的特点及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多元活动,深度培育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精准定位地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探索欲与求知热情,使其深刻感悟人类对地球认知的逐步深化历程,强化学生保护地球、珍视地理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精准把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科学认知历程及精准数据。透彻明晰地球仪上的
2、重要构成部件,如地轴、两极、经纬线等核心概念。深度掌握经纬线的特性、经度与纬度的精细划分规则以及经纬网的实用定位功能。2 .教学难点以抽象思维在脑海中构建经纬线的空间分布架构,清晰领悟经度、纬度数值变化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变动规律。能够灵活运用经纬网在繁杂的地图情境中迅速、精准地确定任意地点的方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球与地球仪的核心知识要点,保障知识传授的精准性与高效性。演示法:借助地球仪、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助力学生理解。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重难点问题分组研讨,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实践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亲身体验经纬网定位,强化知识运用技能。
3、四、教学过程1 .趣味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从外太空视角拍摄地球的震撼视频,涵盖地球的自转、公转动态画面,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地球的绚丽景观。播放结束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在浩瀚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模样?古人眼中的地球又和我们现在了解的一样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顺利开启新课教学。2 .知识新授(25分钟)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运用PPT展示古代天圆地方说、盖天说等示意图,讲述古人对地球形状的初始揣测。紧接着呈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详细阐释此次航行如何以实践有力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引入现代航天探测所获取的地球照片、卫星数据等资料,给出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
4、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等精确数据,让学生对地球的真实形态和规模有科学认知。地球仪探秘将大型地球仪置于讲台显眼处,向学生逐一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贯穿地球仪南北两极的虚拟旋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南极与之相对)。随后,选取一条纬线,用彩色胶带标记,阐释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纬线的长度变化、纬度分布规律(赤道为0。纬线,向两极递增,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同样,用另一颜色胶带标记一条经线,讲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基准,向东、向西
5、各分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让学生对比经纬线的差异。3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与任务卡片。任务一: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约北纬40。,东经116)、纽约(约北纬40,西经74)、悉尼(约南纬34,东经151)等城市的大致位置,并用标签标注,小组内互相讲解定位依据。任务二:给定一些经纬度坐标,如(0。,20oW)、(60N,120oE)等,小组竞赛抢答,看哪个小组能率先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到对应的地点。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答疑、纠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纬网定位原理。4 .总结归纳(10分钟)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与遇到的难题,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利用思
6、维导图在黑板上梳理地球与地球仪的重点知识:从地球形状的认知演变,到地球仪各部件详解,再到经纬线、经度纬度以及经纬网定位方法,强化学生记忆。5 .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5-8道涵盖选择、填空、读图分析等题型的练习题,如“下列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是OA.太阳东升西落B.远去帆船船身先消失C.日食现象”“写出A点(30oS,60oW)的纬度,经度”“读经纬网图,判断B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等,让学生独立作答,巩固所学。之后,快速评讲答案,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重点剖析,确保学生知识掌握无漏洞。6 .拓展延伸(5分钟)展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航海、航空、野外探险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7、片段,介绍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卫星对地球上物体的经纬度精确测定,引发学生思考:若没有经纬网知识奠基,现代科技如何精准导航?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在前沿科技中的奇妙应用,拓宽知识面。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PPT课件,内含丰富的图片、图表、动画演示资料,如地球形状演变史料、地球仪各部件高清图示、经纬网动态演示等,助力知识直观呈现。2 .充足的地球仪,保证每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地球仪可供操作,且地球仪标注清晰,包含详细的经纬线、重要城市、地形地貌等信息,方便学生观察探究。3 .自制任务卡片,为小组活动精心设计,明确活动步骤、问题指引及记录板块,确保小组讨论有序、高效推进。4 .彩色胶带、标签纸,辅助课堂演示与小组实践,便于标记地球仪上的关键要素、地点位置,增强学习的可视化效果。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演示与小组活动环节成效显著,地球仪的实物操作极大提升了学生兴趣,小组竞赛氛围热烈,学生对经纬网定位的理解更为深入。但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转换上仍有困难,对经度纬度变化规律的把握不够扎实,后续需强化个别辅导,设计更多针对性练习。此外,拓展延伸部分可进一步深挖,提前储备更多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前沿地理科技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持续优化教学效果,为学生地理素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