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九章主要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措施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案1、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本工程层数多、高度大,结构和电梯等设备安装对竖向投点精度高,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并分段校核。并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2、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钢骨柱采用工厂制作,现场吊装和焊接,制定详细的专项方案以确保工期。3、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方案:划分四个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4、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主楼框架柱采用清水硅钢模体系,我公司在中铁建大厦超高层项目中已成功运用该项技术,具体设计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完成。电梯井采用筒模,主要由塔吊进行垂直运输。5、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主楼采用爬架,附楼、裙房采用分段悬挑脚手架
2、。9、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案:结构施工硅均采用预拌商品硅,泵送浇筑。塔吊协助浇筑梁柱节点区硅。10、防水施工方案:从原材料、施工、验收、细部构造等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做到无渗漏。H、工程防裂抗渗漏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周密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第二节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金中环商务大厦由三层地下室,地上部分由6层裙房、50层主楼和18层附楼组成。由于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测量工作必须与其它施工作业配合好。为确保整个工程优质、高效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1、整体控制局部。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二、测量方
3、法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选取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经纬仪照准控制点,施测控制轴线一各层楼面细部放线一校核。在士0.000以上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内控法来控制整个建筑物的垂直度。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T选取控制点T建立轴线控制网T仪器安平T垂直轴线的引伸T各层楼面放线T分段投测T校核。三、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1、测量仪器的选用根据对精度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2、测量人员的配备组建以2名测量技师和2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垂直轴线控制网的建立阶段3人,垂直轴线的引伸阶段3人,其
4、中仪器操作1人,楼面投点1人,现场记录、内业整理1人,楼面的平面轴线放线阶段23人。考虑到本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后,作业面较多,在施工繁忙时,可一分为二,两人为一组进行工作。序号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数量1全站仪(GTS-311测角精度测距精度12n+(2+2ppmDmm2激光垂准仪(苏光、DZJ21/4500013激光经纬仪(苏光、J2-JDA)2”24自动安平水准仪(苏光、DZS3-1)S22其它工具:钢尺(50InTajiIna防水、防锈)、塔尺、卷尺、线坠、墨线盒等。四、基坑外控点位的复核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基准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两测回的测角、测距,联测的数据精度满
5、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算数据。进场后,将利用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对外控点位进行逐一复核(如下图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1在施工测量坐标系中,计算出各桩位点的坐标。2 .选取两城市控制网点NlN2,其坐标已知。把N2点作为测站点,NI点作为后视点。把全站仪架在N2点上,把两台棱镜分别架在后视点Nl和位于场地中心的支点Zl上。3 .对全站仪进行对中和整平,设置好仪器参数。4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目标高全站f测站点全站仪坐标测量示意图5 .进入方位角设置状态,输入后视点坐标。精确照准后视点棱镜中心,仪器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将自
6、动完成后视方向方位角的设置。6 .精确照准支点Zl处的棱镜。测量完成后,可显示出支点Zl的坐标以及至支点Zl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等。7 .把Zl点作为测站点,N2点作为后视点,任一桩位点作为目标点,全站仪就可自动计算出其坐标。五、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地下室施工阶段:此施工阶段是测量工作中最重要、任务最繁忙的阶段。用全站仪复核前期承台、地梁、电梯井坑施工轴线控制网后,如其精度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可将其作为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即本工程的外控制网。外控制点为CPlCP12点(如下图所示)。把全站仪架设在基坑上的一控制点上,参照基坑上的另一基准点,这两点可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测量控制网中的基准坐标计
7、算得出坐标值。通过这两点,在基坑内可引测出任意通视的主轴线上的两点。.CP4_CP5CP6CP表示外控点LP表示内控点对应的控制轴线均在一条直线上,此控制轴线偏离最近轴线为2米,CPK)-CP控制线为1米。建筑轴线控制网2、上部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内控法进行,建立内部控制轴线网,详见上图,控制点LPlLP&、裙房施工阶段LP2、LP3LP7、LP8点形成内控制线,进行垂直传递。(2)、附楼施工阶段LPl、LP2、LP4LP5点形成内控制线,进行垂直传递。(3)、塔楼施工阶段塔楼平面内控制网的建立:(详见上图)LP2、LP3LP5LP6点形成内控制线,进行垂直传递。六、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为保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