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docx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从零件图分析,该输出轴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主要由有55外圆、60外圆、65外圆、75外圆、80孔和IoX20孔,粗糙度均为Ra3.2;28斜孔和一个宽16的键槽组成。其中径向尺寸中,左端55外圆、60外圆、65外圆、75外圆精度要求较高为IT8级,表面粗糙度为Ra3.2um,右端的80内孔精度要求为IT8级,右端面上的的10个20的通孔精度为IT8级。形位精度也比较高:为了外圆和外面零件的配合后受力均匀,55,60的外圆的径向跳动量小于0.04mm,80孔的跳动量小于0.04mm,20孔的轴线的跳动量小于0.05mm;为了保证键槽和键的配合,键槽对55外圆的对称度为0.08mmo由于输
2、出轴在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为了增强耐磨性和抗扭强度,要对输出轴进行调质处理,使其硬度达到200230HBW。2工艺规程设计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45。考虑到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锻件毛坯。选用锻件尺寸公差等级CT8级,已知此输出轴零件的生产纲领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工序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2.2 基面的选择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
3、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2. 2.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粗基准。2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作精基准。3 .如需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作粗基准。4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5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特别是主要定位基准,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重点考虑到既要保证在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或面的加工余量
4、尽量均匀,又要保证定位夹紧的可靠性,装夹的方便性,减少辅助时间,所以选输出轴零件中176mm外圆作为定位粗基准。2. 2.2精基准选择的原则1 .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实现“基准重合”,以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2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较方便地加工很多表面时,应尽可能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实现“基准统一”,以免生产基准转换误差。3 .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尽量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即遵循“自为基准”原则。该加工表面与其他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由先行工序保证。4 .为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可遵循“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5 .有多种方案可供
5、选择时应选择定位准确、稳定、夹紧可靠,可使夹具结构简单的表面作为精基准。根据该输出轴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对于精基准而言,主要考虑到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本题目以双顶尖作为定位精基准,满足要求。2.3制订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以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以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工艺路线:工序01:锻造工序02:调质处理工序03:粗车左侧外圆和端面工序04:钻B型中心孔中6.3工序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技术 课程设计 输出 机械 加工 工艺 规程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