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5年全省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docx
《安徽2025年全省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2025年全省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5年全省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立春已过,气温逐渐回升,全省小麦自南向北将陆续进入返青一起身一拔节阶段,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目前面上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达87.9%,较常年同期增加Ll个百分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苗情两极分化,“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前期“旱冻叠加”导致局部受冻;三是稻茬麦区部分田块土壤摘情偏多,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四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虫草害将逐渐发生;五是早春气温起伏不定,变化较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大。针对春季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苗施策、控旺促弱、分类管理、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的技术
2、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摘情病虫草情为依据,以弱旺苗为重点,抓住早春有利时机,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再夺夏粮丰收。1.因苗早施返青肥。对因播种偏晚、底肥不足、整地播种质量差、秸秆还田镇压不实及干旱冻害等原因造成苗黄苗弱的田块,要抓住近期降水的有利时机,及早追施返青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以促进春季分篥早生快长。对前期肥料充足且生长较好的壮苗或旺苗麦田,则可不施返青肥,以控制无效分篥,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后期倒伏和病害发生。2 .适时化控防倒伏。对于部分因抢墙早播、播量大,群体偏大或施肥过多,发生旺长的麦田,或种植抗倒伏能力差的高杆品种田块,根据土壤摘情及天气
3、情况,在小麦返青起身期适时选用壮丰安、多效喋、烯效喋等化控剂进行化控,或机械镇压,以缩短基部节间,促进壮秆防倒。3 .适时防控病虫草害。针对冬前没有化除田间杂草较多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要紧抓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开展化除,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对路药剂,抓住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段及时开展化除,要注意气温、埔情、杂草类型、用药时期及用药量,避免发生药害。要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麦蜘蛛、蜥虫等重点病虫的监测预早防控。4 .科学普施拔节肥。追施拔节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尤为重要。拔节肥追施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一类苗于3月中下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已追施
4、过返青肥的二、三类苗,可推迟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亩追施尿素68公斤。鉴于目前小麦基肥施用量一般都较为充足,为避免因施肥过量导致小麦生育中后期贪青、倒伏,务必掌握好施肥总量。遇旱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5 .清沟理埔防渍害。沿淮江淮稻茬麦区,随着气候转暖及降水量的加大,田间湿度大,易出现积水,要及时清沟理埔,实现“三沟”配套,保持田间排水通畅,除湿降渍,促进根系健壮生长。6 .防范“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或低温冷害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埔情充足,减轻低温危害程度,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小麦抗冻能力。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有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2025 全省 小麦 春季 技术指导 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