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应用型大学“更应用”.docx
《推动应用型大学“更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应用型大学“更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推进应用型大学“更应用”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发展直接关乎教育强国建设。近几年以来,众多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构建、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在实践过程当中仍暴露出不够“应用”等问题,特别是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更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应用型大学不够“应用”的现实困境第一个是办学定位的“应用”个性不足。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应用性是其办学逻辑和运转机制的本质特征。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定位上,自身的个性特色不明显,与研究型大学区分度低、同质化倾向较重。这样的办
2、学定位使应用型大学忽视“应用”个性,缺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需求等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未能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精准对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办出特色和应有水平。第二个是人才培养体系“应用”成色不足。首先,部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不清晰,内生动力不足,未能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有效契合,导致就业市场出现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其次,应用型大学较大程度沿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实践训练与培养,行业主体参与缺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乏驱动力和长效机制,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实践训练而实践创新能力偏弱。再次,很多应
3、用型大学课程体系“应用”分量不够。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类课程比例远远超过实践类课程比例,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弱化了实践能力培养。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应用”人才不足。应用型大学“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偏低,教师管理制度基本参考研究型大学,人才招聘主要考察学术研究能力,而对专业实践能力、实践经验要求不高,导致教师缺乏良好的应用研发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在教师培训、职称和考核等职业发展中更强调学术头衔、学术科研能力等学术性指标,而对实践教学成果、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应用性指标要求不足,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缺乏动力。四是学科专业建设“应用”特色不足。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存
4、在着仿效研究型大学的倾向,没有立足自身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进行布局,从而导致学科专业建设“应用性”“区域性”特色不足,而且学科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对接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方向调整也未能与时俱进。五是科研创新“应用”转化不足。应用型大学没有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定位研究领域,重学术研究产出论文,轻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科研选题方向与产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率低,实际转化价值也低,难以力争更多的研究资源,难以吸引成果转化平台将其转化为技术或产品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应用型大学“更应用”的对策应用型大学要抓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应用 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