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docx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麻醉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I,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三、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会诊访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制
2、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本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四、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患者,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甑瓶应保留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患者,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以上
3、医生实施麻醉操作。六、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患者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患者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七、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
4、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八、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恢复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出气管导管。九、其他方面:1、对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2、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3、在未弄清楚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4、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5、接到会诊单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
5、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指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为体现医疗人性化服务,开展术后镇痛工作,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为规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不断改进疗效、积极预防并发症、了解患者使用情况。我院根据上级国家卫健委门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建立镇痛泵使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手术方式、镇痛途径、镇痛时间、镇痛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 意外 并发症 防范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