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docx
《《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五”规划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二。二二年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1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取得的成效1第二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3第三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压力4第二章总体要求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基本原则6第三节规划目标7第三章深化环境质量监测9第一节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9第二节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11第三节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12第四节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网络14第五节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14第六节统筹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15第四章拓展生态状况监测16第一节 完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16第二节建立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17第三节 建设
2、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17第五章加J强监测质量监督管理18第一节完善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18第二节完善第三方辅助监测机制20第六章强化预警与应急监测20第一节加强环境质量预警预报20第二节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21第七章 推进信息化基础支撑22第八章增强监测基础保障24第一节 加强监测机构人员队伍建设24第二节 加大监测仪器装备配备力度26第九章保障措施27第一节力口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27第二节 拓宽资金渠道,强化基础保障27第三节 强化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28第四节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合作交流28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推动全省 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3、切实提高生态环境 监测能力,有力指导全省“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支撑、引领、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取得的成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省 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及省委、省政府吉林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 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 革工作,11个省生态环境厅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全部挂 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分级上收,实现省生态环境厅统 一布置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统一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
4、,指导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整合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制定并实施吉林省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大气、水、土壤、声、生态、污染 源等要素,初步建成“一网两体系”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要素 基本完整。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129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自 动监测站、15个酸雨监测点、5个沙尘暴监测点及6个科研专项 监测站;建成166个水环境质量监测点,12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其中,70个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采用政府购买监测数据服务方 式),10个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覆盖全 省54条河流、13个湖库;布设999个土壤国控监测点位;布设 1730个噪声常
5、规监测点位;设置10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 测;生态质量监测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和42个自然保护区,生物 监测覆盖松花江流域15个国控断面;553家污染源实现自动监控 系统联网。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规范性显著提升。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环 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出台了吉林省深化 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制定了吉林省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自行监测 排污单位的管理职责,细化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明确 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程序及惩处依据,具有较强 的可操作性。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开展监测质量专项监 督检查,自2017年开始
6、连续三年开展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检 查,共处理问题机构65家,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类监测任务 全覆盖、各类环境要素全覆盖和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包括运 维机构)全覆盖。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预 报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省级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体系,建立空 气质量专家会商机制,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得到加强, 实现9个市(州)以城市为单位、7天的精细化空气质量预报和 10天的潜势预测,区域24小时等级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3.5%;加 强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建设,采用人工经验和相关技术规范 进行人工预警预报工作。初步建立污染源排放监控预警体系,构 建重点排污单位“
7、一企一档”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排污 单位的智能化监管,更有效地为污染源监察执法提供预警信息。大力推进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应用。初步实现省、市两级环境 质量监测数据汇总和监测数据共享,建成水环境手工监测、水质 常规监测、省控大气自动站监测、省空气质量联网监测及酸雨数 据监测等5个管理平台。初步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 建成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全省环境质量监测与重点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撑效能。全省深入开展空气、水、 土壤、噪声、生态等要素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时编制 各类环境质量报告和信息产品,为污染源解析、预警应急、监督 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 吉林省 生态环境 监测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