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为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等文件精神,衔接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范胜于救灾”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防控、动态管理、综合施策的要求,建立覆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治理以及能力建设各方面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模式,健全人防技防并重的地质灾害科学防控体系,提升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
2、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相关主体的防治责任,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防治工作原则,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二)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住建、交通、水利、气象、旅游、教育、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防治工作合力。(三)统筹部署,分类处置。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进行综合研
3、判,对不稳定的隐患点,应搬尽搬,能治则治,切实管控风险;对基本稳定的隐患点,尽可能实施专业监测,精准监控风险;对新产生的隐患点,及时进行调查处置。三、工作目标通过5年努力,更加准确掌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底数和变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科技防灾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有效控制威胁县城、集镇及人口聚居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整体降低全域地质灾害风险。(一)对2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保护受威胁居民6224人、受威胁资产13亿元。(二)对19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搬迁安置受威胁居民759户2433人。(三)对13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
4、测,有效管控风险,保护4.6万名受威胁居民;完善覆盖所有隐患点的群测群防体系,及时发现和管控隐患风险。四、主要任务(-)推进详细调查评价1 .做好隐患调查。推进地质灾害高易发乡镇和县乡村公路沿线及人口密集区域等重点斜坡1:1万、1:2000调(勘)查,详细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和高风险区域,夯实防治工作基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 .强化隐患识别。开展高风险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进一步优化调查手段和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隐患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评价危险性及稳定性,科学制定防治措施。(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3 .强化巡查排查。做好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巡查排
5、查,依托省、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动态更新隐患数据库及风险防控数据库,有效管控隐患风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分类实施综合治理1 .避险搬迁。对现状不稳定、治理难度大或治理成本高的隐患点,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握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避险搬迁。到2024年,对197处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共搬迁759户2433人。(责任单位:相关县市区政府)2 .工程治理。对现状不稳定、难以避险搬迁及威胁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地制宜实施工程治理。到2025年,争取对220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减少受威胁人数6224人,减少潜在经济损失13亿元。(责任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地质灾害 防治 行动 方案 2022 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