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民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年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民政局紧紧围绕省民政厅)文件要求,对标对表,以务实的作风细化工作措施,以忠诚干净担当狠抓履职尽责,推动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措施及成效(一)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一是加大对收入人口的动态摸排和主动发现推动“政策找人先后印发了关于对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摸排核查工作的通知、区关于开展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通过协调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取得最新的监测户、医疗支出过大人员、重残人员等*万余条重
2、点人群信息,通过数据比对、平台核对、入户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累计纳入低保*人、特困*人、孤儿*人,对*人进行临时救助。进一步发挥了主动发现作用,确保了将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依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兑现政策。区民政局联合区乡村振兴局下发了*区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将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救助范围。三是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建立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其他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在内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
3、化帮扶机制,扩大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预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及时给予相应救助。*.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指导作用,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不断优化办理流程。进一步做好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工作,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特困供养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将低保、特困办理时限压缩至*个工作日内,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抓好精准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社会
4、救助对象的认定,结合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民主评议等方式,综合评估申请家庭贫困程度,完善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同时积极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推动“政策找人”,发动基层干部、村级组织、两委干部、网格长等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主动发现符合各类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确保及时发现、精准认定、主动救助。三是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年*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元每人每年,较上年度的低保标准*元,增幅为*%,特困供养标准从去年的*元每人每年提高到*每人每年,增幅为*%,低保、特困的新标准自*
5、年*月起执行。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元(原年标准为每人*元,月标准为*元),三、四级每人每月*元(原年标准为每人*元,月标准为*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元(原标准为每人每月*元),此标准从*年*月执行。四是救助资金及时足额保障。在不断提升救助能力的同时,持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优先、足额保障救助资金的拨付,并严格按照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范围,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配合做好民政数据信息比对。每月与本级乡村振兴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同时与区医保、卫生健康、残联、人力资源、应急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
6、机制。每月开展数据比对,重点掌握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的人群情况,及时加以识别,确保应保尽保。同时,对城乡低保新增人员全部通过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比对,将之作为低保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执行。(二)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全面推进城乡三级中心建设。规范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养老机构、村卫生室、老村部等改造建养老服务中心(站),为农村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康复保健、老年助餐等服务。二是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困难老人生活质量。为失能半失能困难老年人购买“五项服务通过入户调查,第三方评估,全面了解了老人的自理能力及生活状况,并赴浙江、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
7、验做法,结合*实际,确定了开展养老“五项服务新思路。失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失能困难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增添辅具和无障碍改造。同时建立健全*区适老化改造实施模式,改造后老年人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有效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增效。*区积极推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行动,分别对*区公办敬老院进行消防、浴室、餐厅食堂进行改造,既保障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又从实际护理服务出发,大大提高政府兜底保障能力。通过招标程序,对*区区级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对象集中照料中心进行改造,目前已改造结束并通过验收,现正对消防设施进行申请审验,消防验收后
8、可投入使用,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对象照料难的问题。四是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根据暖民心行动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下发*区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区民政局联合区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下发木区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补助标准、老年食堂运营补助标准和老年人就餐补贴标准等。(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成立社区协商议事会为手段,进一步完善“一约四会”,促进移风易俗,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细化制定村级权力清单工作。区民政局联合组织、发改委、公安、司法、人社、卫健下发了关于印发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等四
9、个清单的通知,除了制定了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指导清单,还制定了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和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办事指南清单(第二批),提升了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减轻村(社区)工作负担。二是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推动。以遏制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恶俗婚闹、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形成依法依规、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的良好社会风尚。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年全区殡葬改革政策宣传活动的通
10、知,印发殡葬改革政策宣传手册、关于深化移风易俗共建文明城市的倡议书,制作悬挂婚丧移风易俗宣传条幅等,积极宣传文明祭祀、厚养薄葬、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录音、宣传单、宣传栏、展板、条幅等各种形式加强婚俗改革宣传,开展持续深入、大张旗鼓的政策宣传教育。制定了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录音和文明祭祀宣传录音,利用清明、春节等有利时机在村(社区)广播循环播放,引导群众转变传统丧葬习俗,营造文明祭祀、厚养薄葬、节俭办丧事的良好氛围。宣传文明低碳祭扫理念,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网上祭扫、集体公祭、错峰祭扫等多种祭祀纪念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引导带动群众
11、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推动丧葬礼俗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文明进步。在婚姻登记处摆放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的展板,印制倡导婚事新办等新风尚的宣传资料,现场对前来登记新人进行宣传引导。三是积极配合文明办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促进移风易俗。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村规民约落实培育乡风文明的通知,要求各民政所根据通知的要求,认真学习*区关于制(修)订村规民约的意见,结合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引导各村把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并进行张贴和宣传工作。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一约四会工作。持续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试点建设,丰富村民议事会形式。制定区城乡社区协商事项指导目录、*
12、区社区协商工作操作办法等文件,深入*个示范村居开展调研指导,实地查看协商议事组织、协商议事平台设立情况,协商议事制度上墙情况,以及协商活动开展情况等,并要求各试点村规范开展各种社区协商活动,创新拓展村民议事方式,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共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获得感和满意度。强化资金保障。为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和村规民约宣传工作,*区今年对*个协商试点村(居)下拨省级奖补资金,用于制作协商工作展板、完善制度、宣传村规民约等。二、下一步工作打算*.牢记关于做好困难群众工作的“三个格外”嘱托,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特
13、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保障,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聚焦社保兜底,密切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把符合低保条件的“三类人群”及时纳入的等保障范围。二是强化动杰管理和精准认定,加大政策宣传和核查力度,适当扩大城乡低保保障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效率,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各类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推动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持续推进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到各镇(办、园区)对社区协商、村规民约等工作开展实地查看、调研和指导;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和“一约四会”工作有效运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确实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下步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老年助餐政策宣传单,通过拉条幅、广播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尽力让每个老年人或老年人子女都解决老年助餐政策,逐步提高农村老人就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