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反思特性.docx
《【讲义文稿】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反思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反思特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义文稿】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反思特性摘要中国现代性包括诸多维度的现代化反思:现代化发生场域的哲学反思、现代化利益立场的主体反思、现代化路径的理性反思、现代化阶段的理性追问、现代化救赎的文化反思,以及现代化全球战略的现实反思。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反思特性,是中国现代性能够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重要前提。关键词中国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理性反思区别于西方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一种积极的理论自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本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主导逻辑,理性反思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诸理念系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反思,中国现代性为我们积极回应当下所遭遇的人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为打开人类社会历史
2、未来之门提供了理论“锁钥”。一、现代化发生场域的哲学反思从现代化发端看,现代性无疑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冯哈耶克把英国认定为西方现代性起源的关键原因,也是弗朗西斯福山至今不承认存在优于西方现代性方案的根本原因。现代性反思最具奠基性意义的事件就是现代化发生场域的确认,一旦确定现代化发生的现实场域,现代性特征便展露出来并被范式化。正因为这个原因,冯哈耶克甚至把法国都排除在西方现代性的始源地之外,在法国他看到与英国不完全相同的现代制度设计痕迹。弗朗西斯福山把自己生活其中的西方场景物化为西方现代性范式,陷于国家权力、民主与法治三维分析框架不能自拔。所以,基于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这埸现代化
3、,唯有从中国式现代化筹划与方案出发才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现代性,一旦离开现代化发生的中国场域,中国现代性无从谈起,至多是隔靴搔痒。从话语体系对话来看,缺少对现代化发生场域的确认,会给不同现代性之间的对话造成障碍,就如今天的西方现代性居高临下之态势,根本没有给其他场域发生的现代性预留相互对话的空间。毫无疑问,中国现代性的当下阐释首先要确认的就是现代化发生场域,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性,如此才能建构一套系统的现代性话语,才会有底气去超越西方现代性。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等。对中国现代性的系统阐释必须以中国现代化所呈现的这些特性为基础,同时还必须深入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后的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分析,并推进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摆脱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困扰,从而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足够空间。二、现代化利益立场的主体反思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现实主体,是推动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主体力量,这是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了的事实。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国家的制度设计不完全一样,人民群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差别很大。在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视域当
5、中,人民群众现实主体地位将随着现代化本身的历史进程不断得到提升,但不同的国家制度体系对人民群众现实主体地位的确认却有着很大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机器归根结底以私有制为基础,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作为人民群众的雇佣工人大多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所谓主体地位始终是一种奢谈。即使在今天,发达资本主义由于制度原因,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题,经济制度的私有制基础是根本原因,两党或多党竞争上岗的政党制度设计也是重要原因。在批判性审视西方现代化历史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
6、主体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物的丰富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基于对现代化主体立场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价值理念,它重申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明确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的利益导向,确立了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实践效果的标准指向。三、现代化路径的理性反思对于英国等现代化事业开展比较早的资
7、本主义国家来说,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由资本逻辑主导、自下而上的社会制度建构过程,这同时也是西方现代性的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西方现代性在20世纪中叶遇到“极限”反思,“增长的极限”等概念逐步被提出来,西方现代化路径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制度因素等原因,诸多现代化反思并没有被西方社会所采纳,西方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奠基于资本逻辑的批判性审视,强调对资本逻辑加以合理限制:“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以此为前提,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现实路径的系统反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8、享等新发展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协调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协调发展,也包括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平衡和再平衡,等等。绿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包含健康、安全的高品质生活指标。开放不仅指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还包括文化交流互鉴,现代化经验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包含多个层面意思,包括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或地区分享现代化经验、方案和智慧,等等。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路径理性反思的结果,新发展理念就是指向新时代现代化实践的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义文稿 讲义 文稿 中国 现代性 理性 反思 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