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留余”思想与绿色发展.docx
《【讲义文稿】“留余”思想与绿色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留余”思想与绿色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义文稿】“留余”思想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是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从思想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留余”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有着内在相通与契合之处,认识和理解“留余”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行动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为大自然“留余”留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主张在为人做事各个方面应当留有余地,勿满、勿过、勿贪、勿我。留余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但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概念,形成于两宋时期,其标志是四留铭的问世。四留铭是宋代流传很广的家训格言:“留有
2、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四留铭列举了为人处世应当留有余地的四种情形。“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讲的是不能用尽机巧聪明,要有敬畏之心;“不尽之禄以还朝廷”,讲的是不能贪恋官禄权位,要有辞让之心;“不尽之财以还百姓“,讲的是不能独占全部财富和资源,要有仁爱之心;“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讲的是不能把福享尽,要留一些给子孙后代。这四种情形分别涉及个人与自然、国家、社会、后代的关系,其共同之处是都要“留有余二四留铭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开篇,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放在首位,反映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古人认为天最大,天人关系是最重要的一
3、对关系,主张人应当敬畏天、顺应天、效法天。这里的天既包括抽象的“天道”,也包括具体的大自然。因此,“不尽之巧以还造化”就包含了为大自然“留余”的意思。这一思想并非四留铭所首创,而是对源远流长的传统生态伦理的总结。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对大自然应取之有度、用之有时,不能竭泽而渔、捕尽杀绝。据论语记载,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做法和思想的实质就是为大自然“留余”,使其能够休养生息,持续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资源。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绿色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义文稿 讲义 文稿 思想 绿色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