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教学实录.docx
《抓住关键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关键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教学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抓住关键品味语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教学实录【教学内容】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是选自左传的先秦历史散文,重点写烛之武言辞,表现他的机智及爱国情怀,但晋、秦从围郑到解围而去的全过程也相当完整地写出来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本文安排在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篇,该单元的阅读鉴赏侧重于“思考与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领悟语言内涵,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所学的
2、篇目有限,学习本文的词类活用及句式有些困难。第一课时教学应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整理“分类式笔记”,理解掌握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练习中涉及的词语,达到诵读中的“读准、读通”目标;第二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人物言辞,了解左传的语言特色,领悟烛之武高超的语言技巧,达到“读好、读精”的目标。【教学重点】一、疏通字句,诵读课文(第一课时)二、阅读鉴赏,领悟精髓(第二课时)【教学难点】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诵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领悟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感悟左传语言的魅力,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3、探究烛之武说辩技巧【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梳理了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烛之武的说辞,通过对烛之武说辞的揣摩、品味、鉴赏、评析,体会左传语言简洁而不简单的艺术魅力。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非常时期烛之武被推到拯救国家的风口浪尖上。肩负非常使命的烛之武只身赴秦,智说秦君,仅仅10句话,125个字,就使得秦伯不但“去郑”,而且还帮助守卫郑国,其辞令之妙,不愧为左传语言的典范。那么,烛之武怎样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文章又是怎么写的呢?这就要我们
4、细细品味,认真阅读。关于阅读,我们说就是要走进文本,跟作者进行对话。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阅读就是把不在跟前的作者叫到跟前,把去世的作者唤醒,叫到对面来,与他促膝谈心。我们也希望今天这节课大家能够透过文本,穿越时空,真正完成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二、阅读第三段,对人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根据要求,认真品味第三段,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请大家从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记下自己的感悟,写在刚才发下去的专用纸上。抓住关键词语,仔细阅读第三段,作好圈点钩划。1 .自由地读,深入地读,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2 .围绕烛之武说辞进行理解,感悟,评析,赏析。学生阅读品味,教
5、师随机指导。(新版教科书文言文部分的注释相当详尽,学生通过注释参读课本基本上能疏通文章,教师只须适当点拨即可。因而教师应放下心寻找有“阅读”的教学切入点。)三、交流批注,感悟语言的魅力师:现在请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对哪些语言最有感觉?哪些是你最喜欢的?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你怎么点评的?其他同学认真地听,同时选取你觉得合理的作好旁批。生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点出越过晋,令郑成为秦的边邑是很困难的。这只会削弱秦国的力量而扩大了晋国的领土。从各为其利的角度动摇秦伯,激起秦、晋之间矛盾。师提醒:不是“激起矛盾”,而是“揭示矛盾”。可批注为“揭示矛盾”。生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用委婉的语气游说秦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来意,然后以一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客气的说法,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可看出烛之武的礼貌很好。师提醒:“委婉”应作为旁批,注在旁边。师补充:烛之武并非开门见山,而是“夜缱而出”是很隐秘的;另外课文客观地介绍是先谈晋国后谈秦国,“秦、晋围郑”把秦放在晋的前面凸显秦的优势,且“郑既知亡矣”的“既”明确点出郑国自知会灭亡,显现弱势,令秦伯放下戒心!生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点明保留郑国对秦国的种种利益且无害于秦国,和“且君尝为晋君赐臭君之所知也”回顾历史,从历史史实上说明晋国言而无信。师提醒: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成“援史”,“援用历史”旁
7、批。师补充:从晋国的野心来说,它是不会满足的。就算使郑国成为了它的边境也不会停止,东扩必要西拓,到时必定会损害到秦国的利益。生4:“邻之厚,君之薄也”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秦国灭掉郑国对秦、晋两国的利弊关系,语言简短,却字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句句都像刀子一样直接撼动秦伯的心,令其动摇与晋的盟约关系。师提醒:“邻之厚,君之薄也”并非没有依据(出示秦晋围郑形势图),“越国以鄙远”分析灭亡郑国只对晋有利,对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对比”应旁批。师补充:圈点勾划的还要补充“厚”、“薄”、“肆”、“唯”、“易”等字。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对文本做了自己的解读,初步感悟了说辞的魅力。烛之武伶牙俐齿、说理透辟、
8、语惊四座、言剧天下,真可谓“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们来看看古人的评点。清金圣叹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清林云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毂中也。”师:这里有两个字的读音大家要注意。一个是悚(sng);另一个是毂(gu)中,即圈套的意思,请同学们先读一遍。师:两人的评点有些语句难了点,老师给大家作个解释。“悚动”:轰动效应;“起见”:着想;“层折”:层次;“曲折”:很有层次感。那么这里“国”是指哪个国家呢?明确。请学生试着翻译。师:金圣叹、林云铭为什么会这样批注呢?他们是从哪里感悟出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抓住 关键 品味 语言 武退秦师 教案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