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ppt
《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ppt(4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 影像检查选择影像检查选择 首选首选MRI扫描检查扫描检查对不能做对不能做MRI检查的患者行检查的患者行CT检查检查所有鼻咽癌病例均必须在治疗前完成鼻咽部所有鼻咽癌病例均必须在治疗前完成鼻咽部MR或或CT增强检查增强检查 MRIMRI检查优势检查优势 MRI比比CT更清楚显示病灶范围和转移淋巴结更清楚显示病灶范围和转移淋巴结l 鼻咽周围软组织受侵的检出率提高鼻咽周围软组织受侵的检出率提高2035l 颅底骨质侵犯提高颅底骨质侵犯提高1720l 咽旁间隙侵犯的检出率提高咽旁间隙侵犯的检出率提高17l 颅内受侵的检出率提高颅内受侵的检出率提高17。l 国内多个
2、研究表明,国内多个研究表明,MRI可使可使30%以上的临床分期以上的临床分期 发生改变发生改变 MRI更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范围、浸润深度更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范围、浸润深度MR显示淋巴结转移有明显优势显示淋巴结转移有明显优势咽后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T2WIT2WI-FSCT影像检查时机及复查影像检查时机及复查 新辅助化疗后、放疗前,需对肿瘤相应部位进新辅助化疗后、放疗前,需对肿瘤相应部位进行行CT或或MR重新评价重新评价 每例鼻咽癌放疗后一月,需要进行每例鼻咽癌放疗后一月,需要进行CT或或MR检检查,了解近期肿瘤控制情况查,了解近期肿瘤控制情况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姑息治疗患治疗后第
3、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姑息治疗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进行影像学随访者根据症状、体征进行影像学随访 影像检查质量控制影像检查质量控制 扫描基线:以听眦线或前颅窝底水平为基线扫描基线:以听眦线或前颅窝底水平为基线扫描范围:上至额窦顶,下至胸廓入口,包括鼻咽、颅底、颈部扫描范围:上至额窦顶,下至胸廓入口,包括鼻咽、颅底、颈部检查前准备:取去头颈部所有饰品和义齿,扫描时控制吞咽动作检查前准备:取去头颈部所有饰品和义齿,扫描时控制吞咽动作MR扫描序列推荐:扫描序列推荐: 平扫:横断位平扫:横断位T1WI、T2WI抑脂、矢状位抑脂、矢状位T1WI及冠状位及冠状位T2WI抑脂抑脂 增强:横断位增强:横断位T1W
4、I抑脂及冠状位抑脂及冠状位T1WI抑脂抑脂 如果后颅窝中线结构受累,加扫增强的矢状位如果后颅窝中线结构受累,加扫增强的矢状位T1WI抑脂抑脂扫描层厚:扫描层厚:MR鼻咽颅底层厚鼻咽颅底层厚4mm ;CT颅底层厚颅底层厚1.52.0mm,鼻,鼻咽层厚咽层厚5mm定位平面定位平面轴位与第三颈椎前缘垂直轴位与第三颈椎前缘垂直 冠状位第三颈椎平行冠状位第三颈椎平行增强扫描必不可少增强扫描必不可少 平扫平扫MR:形态形态 信号信号 增强增强MR:在观察筋膜等软组织结构、在观察筋膜等软组织结构、 脑膜病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原发灶脑膜病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原发灶的浸润范围等有明显优势的浸润范围等有明显优
5、势诊断报告规范诊断报告规范 参照参照TNM分期,描述原发肿瘤的部位、大分期,描述原发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侵犯范围,包括颅底(翼突、小、数目、侵犯范围,包括颅底(翼突、蝶骨周围、斜坡和颅底孔道)、鼻窦、海蝶骨周围、斜坡和颅底孔道)、鼻窦、海绵窦和咀嚼间隙等绵窦和咀嚼间隙等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短径测量描述短径测量描述鼻咽癌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表现分期的影像表现 T分期T1:局限于鼻咽部:局限于鼻咽部;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以双侧翼内板后缘;以双侧翼
6、内板后缘的连线作为鼻咽与鼻腔的分界,软腭是鼻咽与口咽的的连线作为鼻咽与鼻腔的分界,软腭是鼻咽与口咽的分界线;突破咽颅底筋膜则侵犯咽旁间隙(位于翼内分界线;突破咽颅底筋膜则侵犯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T3:颅底骨质或翼内肌受侵:颅底骨质或翼内肌受侵;可表现为骨皮质中断、;可表现为骨皮质中断、长长T1长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T4:侵犯颅神经(舌下神经管)、鼻窦、翼外肌及以:侵犯颅神经(舌下神经管)、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间隙、颅内外的咀嚼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海绵窦、脑膜等)鼻咽癌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
7、表现分期的影像表现N分期N0: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N1a:咽后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N1b:单侧:单侧b、a区淋巴结转移且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直径3cmN2:双侧:双侧b、a区淋巴结转移,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N3: 、b区淋巴结转移区淋巴结转移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大短径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大短径1.0cm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同一区域内同一区域内3个淋巴结,最大横断面最大短径个淋巴结,最大横断面最大短径0.8cm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包膜外侵犯l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
8、l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l淋巴结相互融合淋巴结相互融合咽后淋巴结:最大短径咽后淋巴结:最大短径0.5cm影像学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影像学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RTOG2006版版N+为基础增加为基础增加a和和b确定颈部淋巴结分区采用确定颈部淋巴结分区采用2006年发表的年发表的DAHANCA、EORTC、GORTEC、NCIC、RTOG关于颈部淋巴结关于颈部淋巴结阳性时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定义。该定义是在阳性时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定义。该定义是在2003年发年发表的颈部淋巴结阴性、基于表的颈部淋巴结阴性、基于CT影像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影像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基础上修订而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鼻咽癌 影像 检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