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外部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
2、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教材分析1 .整体情况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课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课教学内容,每个单元各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总计13课,加上复习和检测时间,预计一学期共需18课时。
3、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本单元共7课,是小学生物质科
4、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的学习内容。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核心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第二单元“动物”本单元共6课,指向“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核心概念,达到“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的内容要求。“动物”单元,给学生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一年级 科学 下册 教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