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 .docx
《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 .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余角和补角课程标准理解余角、补角概念,探索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教学内容分析补角和余角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3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角、角的度量及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础上,对具有特殊关系的角作进一步探讨。补角和余角的性质是今后学习对顶角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几何证明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之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余角、补角及性质的学习,感受简单推理过程在观察、归纳、推理活动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习目标了解互为余角和补角
2、的概念;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求出一个已知角的余角和补角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的事物较感兴趣,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形成了数形结合思想,思维上具备一定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进行角的和差运算。学习方法喜欢与同伴交流比较爱表现自己。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较薄弱,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对于学习图形知识的方法还不是很习惯。除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外,还要“简单说点理”,把它作为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的自然延续。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等。(难点:
3、学生的简单说理以及在图形变化中寻找相关角的方法)重点、难点互为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的运用教与学的媒体选择几何画板、ppt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环节一、理解互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一)如图,已知N1=61,N2=29,那么Nl+N2=。如图,已知点A、0、B在一直线上,NCOD=90,那么Nl+N2=互为余角的定义:如果两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几何语言描述为:VZ1+Z2=o(Zl=90o-N2,Z2=90o-Zl),NI与N2互为角(NI是的余角,N2是的余角)图图(二)如图,己知Nl=62,
4、N2=118,那么Z1Z2=如图,A、0、B在同一直线上,Zl+Z2=互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几何语言描述为:VZ1+Z2=o(Nl=I80。一N2,或N2=180。一Nl)/1与N2互为角,NI是的补角,N2是的补角)思考:问题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问题2:若Nl+N2+Z3=180,那么Nl、N2、N3互为补角吗?问题3:互为余角和补角的两个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归纳:无论是说互余还是互补,都一定是一个角的关系,而且只与它们的有关系,与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可以有一个公共顶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 余角 补角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