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鉴定(精).ppt
《微生物的鉴定(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鉴定(精).ppt(5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微生物的鉴定微生物的鉴定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实验3-2 3-2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实验实验3-3 3-3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实验实验3-4 3-4 微生物大小测定与计数微生物大小测定与计数实验实验3-5 3-5 微生物的理化性能鉴定微生物的理化性能鉴定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2. 掌握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法。3. 熟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借助于染色,使菌体着
2、色以增加菌体的显示力,从而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在微生物形态观察中,根据不同的种类,需采用不同的染液和染色方法。 染色前必须固定微生物,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微生物并使菌体粘附于载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应尽量维持细胞的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三、实验材料1. 菌种与染料 根据不同的菌种采用不同的染液,见表3-1和附录。 2. 仪器和其他用品 显微镜,接种环,解剖刀,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石蜡油,吸水纸,擦镜纸。
3、 表3-1 不同微生物种类所使用的染液 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种大肠杆菌细黄链霉菌米酒酵母根霉染液番红石炭酸复红吕氏美兰乳酸石炭酸棉蓝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四、实验方法(一)细菌、酵母菌的染色 染色操作程序为: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1. 涂片 取干净载玻片,于中央加蒸馏水一小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取试管斜面一支,按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从菌种斜面表面挑取细菌少许(注意不要挑破培养基),涂在载玻片水滴中,涂面约为1cm2的均匀薄膜。如果是液体培养物则不必加水,直接取菌液12环涂片,接种环经灭菌后放回原处。无菌操作及做涂片的过
4、程见图3-1。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图3-1 无菌操作及做涂片的过程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干燥 将涂片自然风干或将载玻片置于酒精灯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以免菌体变形。 3.固定 手执涂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向上,迅速通过火焰23次,使菌体固定于载玻片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再加染料。4.染色 将涂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番红染液或吕氏美兰染液于菌膜部位,染色12分钟。5.水洗 倾去染色液,用洗瓶中的自来水自载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6.干燥和镜检 让其自然干燥
5、或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分后。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再用油镜观察。 实验实验3-1 3-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二)放线菌、霉菌的染色1.制片及染色 用解剖刀从菌落的边缘连同培养基一起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于载玻片中央,先用另一载玻片使劲挤压有菌部分,使得菌群铺成一薄层,然后将载玻片中央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使培养基融化,冷却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有菌部分滴加2滴石炭酸复红或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再轻轻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2. 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五、实验报告 绘出所观察到的各种微生物的形态。 返回 实验实验3-2 3-2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细菌特
6、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1.掌握芽孢染色的方法;2.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3.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着色、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采用一着色力强的染料,并用微火加热,使菌体和芽孢同时着色后再用水洗,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仍保留已着的颜色。 实验实验3-2 3-2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细菌的鞭毛极细,其直径通常为1020nm,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沉积在鞭毛上,鞭毛直径加
7、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糖蛋白或多肽,荚膜与染料之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且可溶于水,易在水洗时被除去。但荚膜的通透性较好,一些染料可透过荚膜而使菌体着色,故常采用负染色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荚膜不着色;因而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荚膜很薄,含水量又高(90%以上),故染色时不用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实验实验3-2 3-2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 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实验菌种,见表3-2。 2.染料及试剂 孔雀绿染色液,硝酸银鞭毛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见附录),番红溶液,甲醇。3.仪
8、器和用品 显微镜,木夹子,载玻片,酒精灯等。 表3-2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所选用的菌种 观察目的芽孢鞭毛荚膜实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褐球固氮菌 实验实验3-2 3-2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四、实验方法(一)芽孢的染色1.涂片 取培养24h左右的枯草杆菌,涂片、干燥、固定。2.初染 加35滴孔雀绿染色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用微火加热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5min。加热中应随时注意补加染液,切勿使标本干涸。3.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倾去染液,水洗至不再褪色为止。4.复染 加番红液1滴,染色1min,水洗。5.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实验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