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ppt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ppt(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1.2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1.2.1 1.2.1 手工操作阶段手工操作阶段 1.2.2 1.2.2 联机批处理系统联机批处理系统 1.2.3 1.2.3 脱机批处理系统脱机批处理系统 1.2.4 1.2.4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 1.2.5 1.2.5 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 1.2.6 1.2.6 分时系统分时系统 1.2.7 1.2.7 实时系统实时系统 1.2.8 1.2.8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1.2.9 1.2.9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1.2.10 1.2.10 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1.2.11 1.2.11 分布式操
2、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1.2.1 1.2.1 手工操作阶段手工操作阶段 在计算机刚刚出现时,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小,运算速度慢,输入/输出设备只有纸带输入机、卡片阅读机、打印机和控制台。人们使用这样的计算机只能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根本没有操作系统。在人工操作情况下,用户一个挨一个地轮流使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速度、容量、外设的功能和种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计算机的速度就有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即所谓人人机矛盾机矛盾。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人机矛盾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
3、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批处理技术。 为了实现作业建立和作业过渡的自动化引入了批量监督程序(常驻内存的核心代码),每一种语言翻译程序(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或实用程序(如链接程序)都作为监督程序的子例程。 1.2.2 1.2.2 联机批处理系统联机批处理系统 监督程序的工作对象是以作业流形式 提供的。每个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计算工作均组织成一个作业。各用户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机房,由操作员把一批作业装到输入设备上(如果输入设备是纸带输入机,则这一批作业在一盘纸带上。若输入设备是读卡机,则该批作业在一叠卡片上),然后在监督程序控制下送到外部存储器,如磁带、磁鼓或磁盘上。 在这种批处
4、理系统中,作业的输入/输出是联机的,也就是说作业从输入机到磁带,由磁带调入内存,以及结果的输出打印都是由CPU直接控制的。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高,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速度差距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因为在进行输入/输出时,CPU是空闲的,高速的CPU要等待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不能发挥CPU应有的效率。1.2.3 1.2.3 脱机批处理系统脱机批处理系统 为了克服联机批处理存在的缺点,在批处理系统中引入了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从而形成了脱机批处理系统。脱机批处理系统由主机和卫星机组成,卫星机又称外围计算机,它不与主机直接连接,只与外部设备打交道。 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以及高速度的
5、CPU和低速度的I/O设备间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改善了CPU和外设的使用情况,实现了作业的自动定序、自动过渡,从而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1.2.4 1.2.4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 60年代初期,计算机硬件获得了两方面的发展,一是通道的引入,二是中断技术的出现,这两项重大成果使操作系统进入执行系统阶段。通道是一种输入/输出专用处理机,它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设工作,负责外部设备与内存之间的信息传输。中断是指当CPU接到外部硬件(如I/O设备)发来的信号时,马上停止原来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一事件,在处理完了以后,CPU又回到原来的工作点继续工作。 许多成功的批处理操作系统在50
6、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开发成功,比较著名的有FMS(FORTRAN Monitor System)和IBSYS(IBM为7094机配备的操作系统)。1.2.51.2.5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1.2.51.2.5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交替地运行。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如等待外部设备传输数据),管理程序便将内存中的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可以使CPU及各外部设备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由来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由来密西根大学执行系统(UME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发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