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国际贸易.ppt
《需求与国际贸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与国际贸易.ppt(2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6章 需求、运输成本与国际贸易 在前面所有章节的分析中,我们都是从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去进行分析的。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中所反复引证的,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贸易双方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即使供给条件相同,如果双方的需求不同价格仍会有差异,因而,需求的差别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也一直假设运输成本为零,因而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就是进口国的进口价格。在这样的假设下,只要贸易前贸易双方的国内价格有差异,贸易就会发生,贸易量将一直保持在进出口双方国内价格相等的水平。然而,现实中没有运输成本为零的贸易,一种产品进出口双方的价
2、格差只有在大于运输成本的情况下,互利贸易才可能发生。因此,运输成本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章讨论的内容包括: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收入变动而产生的贸易 运输成本与国际贸易偏好差异与贸易 贸易的另一个源泉是偏好。即便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相同,居民消费偏好差异可能促使它们进行互利贸易。澳大利亚与台湾在鲍鱼养殖上成本差别不大,然而,不少澳大利亚人觉得“吃鲍鱼象是在啃橡胶”,台湾人却认为鲍鱼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滋补营养价值,因此澳大利亚与台湾之间能够进行互利互惠的鲍鱼交易。美国人不吃鸡鸭等家禽的脚蹼,把它们当作废料,或者加工成饲料,我们则发展起精湛的烹调技术,把家禽脚蹼卤制成美味佳肴,甚至创
3、造了“凤爪”这个具有想象力的名称。显然,由于偏好差别,中美两国能就家禽脚蹼和牲畜内脏等食物进行互利贸易。6.1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在3、4章的分析中,贸易前两国相对商品价格不同,是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这就确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确立了分工生产和互利贸易的基础。 然而,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互利贸易也可以仅仅因为需求偏好的不同而发生。对某种商品偏好较低的国家,该种商品的无贸易相对价格就会较低,该国对该商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在没有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国际分工和互利的交易过程将会发生。图61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图61 解析在图61中,我们
4、假设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完全相同的,并用同一条曲线来表示它们。A国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点A,B国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点A。贸易前A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较低,故A国在商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 随着贸易的开展,A国开始分工生产X(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移动),而B国开始分工生产Y(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上移动)。分工将持续到两国的PX/PY相等的水平。这样贸易达到均衡。这时A国的生产组合B与B国的生产组合B重合,PB=PB=1。A国用60单位的X交换60Y,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上的点E。与点A比较,A国在贸易中获得了20X和20Y。同样地,B国用60Y交换60X,最终消费组合为
5、无差异曲线上的E点。与A点比较也多获得了20X和20Y。注意,在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脱离了自给自足的状态,其生产模式也是相同的。6.2 收入变动与贸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动。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 B. Linder)说明了这一模式。 林德假设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需求者”的需求倾向决定。而这一倾向会随着该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渐转向奢侈品并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当人们收入提高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时,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规模就会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结果是,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的增加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对于该国出口的工业品,只有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需求 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