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借助尺规画三角形》.docx
《说课稿《借助尺规画三角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借助尺规画三角形》.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借助尺规画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借助尺规画三角形,借此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我们在小学阶段研究的最重要的几何图形就是三角形,任意一个多边形都能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可见,三角形是多边形的基本构建,在平面图形的研究中具有基础性。为了落实课标提出的内容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三角形的认识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学生能够直观辨认三角形;第二学段,学生系统学习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到了八年级,学生还会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如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可以看出,四年级这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三角形边角性质研究的起点。为了实现几何
2、直观,教材安排了摆小棒的活动,很多教师也探索制作了学具。然而小棒的粗细、拼摆的方式等,造成了学生活动的随机性,有一定的误差。而独特的学具,有一定的制作难度和操作技巧,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学生的体验。因此,针对“如何安排活动?”、“如何更好地实现几何直观,丰富学生体验?”等问题,我进行了思考。二、说课标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后,在图形几何领域,新增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活动,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给出了新的提示。(一)、尺规作图的意义。为什么要在小学阶段增强“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意图。L有利于培养“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借助直尺和圆规把相应的图画下来,把头脑里想
3、出来的能够直观表示出来,清晰地感知图形组成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借助尺规画三角形时,学生会思考:“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先画哪一条边?、“第二条边在什么位置?、“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在哪里有一个交点?”这些东西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闪现,再通过尺规在纸上表现出来。)尺规作图,也能通过画出的形象来表示数学问题的抽象模型,实现数形结合,形成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增强对数学的感觉。2.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改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机械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不能把“做数学”就简单等同于“做数学题”,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不总是在“刷题”,让学生多一些机会动手作图,发挥想象,直
4、观表达。让学生“把玩”直尺和圆规,把“触觉”“视觉”“听觉”“知觉”“直觉”融为一体,多感官地参与其中,能够高度凝聚人的注意力,专注操作,丰富学生体验。3.有利于实现数学学习的中小幼衔接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阶段积累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幼儿阶段的活动课程衔接起来;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后续初中阶段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积累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幼儿阶段“做中学”的延续,同时,“尺规作图”在小学阶段增强一些,也是为后续初中更为抽象复杂的“尺规作图”做铺垫。(二)尺规作图的序列新课标中“尺规作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第二学段,会用直尺和圆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让学生通过几何作图的方
5、法,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对几何图形的感觉,感受到两点确定一条线段的意义;体会用直尺可以确定直线,用圆规的两尖端可以确定线段的长短。(不是为了让学生去画什么,而是让学生体会到其中存在的数学模型。)在学习周长时,让学生借助直尺和圆规,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概念不是通过说教,而是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的。有了之前“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经验,学生还可以尝试把作图的操作拓展到根据给定线段画等边三角形。在第三学段,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的过程,感知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过程,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尝试说出其中的道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借助尺规画三角形 说课稿 借助 尺规画 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