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本草源头之作(讲稿).docx
《《神农本草经》 本草源头之作(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农本草经》 本草源头之作(讲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需求和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对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到了东汉时期,一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一神农本草经问世了。“本草”是中药的代称,虽然在药物中,动物类和矿物类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也很多,但是占绝大多数的是草木之属。植物的种类繁多,采撷方便,所以常用“本草”来指代全部中药。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了,名借“神农”,也是象黄帝内经一样,托.占人之名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对于药物及药事(采摘、炮制及使用方法等)的论述,到了今天,仍是医药工作者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该书在记载药物的时候,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下、中、下
2、“三品上品120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又可长服强身延年;中品120种,一般无毒或有小毒,多数具补养和祛疾的双重功效,但不须久服;下品125种,是以祛除病邪为主的药物,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容易克伐人体正气,使用时一般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使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全书共记载了365种药物,而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便于选择和使用可以轻身延年及养生保健的药品,同时提供了治疗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范围。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能明确分出药性和主治病证的特点,不太方便于从医者的学习和整理,现在已不常用了。另外,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
3、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成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
4、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亳。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这两部巨著,
5、是中医药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后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一样,都是我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融汇了多家经验理论的著述。成书年代大约在汉代,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神农被请去托名,领衔主编了神农本草经;黄帝被请去托名,领衔主编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也是中药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问世,奠定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以神农为代表的药学文化。神农本草经最初的版本虽已亡佚,但其内容已被保存在后世多本著作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明清之后的辑夏本,说明这部开山之作、源头之作,影响了千秋万代。灿若北斗神农本草经,全书共约13000字,由两部分
6、组成。第一部分为序录,类似现代药学著作的总论。短短几百字,涉及中药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七情配伍、君臣佐使等,药材生长环境、采收加工、调剂剂型、服药时间、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追溯于此。以四气五味为例,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这是一个中药的基本定位,关键属性。恰好似经纬度一样,明确了定位与方向。序录指出处方用药时应注意药性,分别多寡、主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对药物配伍禁忌方面,也说得很详细:”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7、。若有毒宜制0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在采药、制药、用药等方面,强调采药时则应注意药性、时间、产地、干燥、真伪,“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治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二制药时也要注意药性,“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管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在用药方面,更应慎重其事。应先察病源:病源不清,不可乱用药物。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己成,可以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在病源病机察清楚后,用药时:“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本草源头之作讲稿 神农 本草经 本草 源头 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