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docx
《9.3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9.2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1 .一质量为7、电阻为的金属杆以一定的初速度VO从一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底端向上滑行,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30。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如右图所示,磁场垂直斜面向上,导轨的电阻不计,金属杆向上滑行到某一高度之后又返回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A.向上滑行的时间小于向下滑行的时间B.在向上滑行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大于向下滑行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C.向上滑行时与向下滑行时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相等D.金属杆从开始上滑至返回出发点,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02-v2)解析:导体杆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安培力沿斜面向下,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安培力沿斜面向上,所以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滑过
2、程的加速度,因此向上滑行的时间小于向下滑行的时间,A对;向上滑行过程的平均速度大,感应电流大,安培力做的功多,R上产生的热量多,B对;由夕=黑:知C对;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回路中产生的总热量为沙(汨一%,D错;本题中等难度.答案:ABC2 .矩形线圈必cd,长而=20cm,宽C=IOem,匝数=200,线圈回路总电阻R=5Q.整个线圈平面内均有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穿过.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则()2015106102030tl10A.线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均匀变化B.线圈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0.4AC.当1=0.3s时,线圈的ab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0
3、16ND.在1min内线圈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48J解析:由可知,由于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等=(2Ts=0.5Ts为常数,E则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E=,q;=2V,且恒定不变,故选项A错误;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八=0.4A,选项B正确;当z=0.3s时,磁感应强度8=0.2T,则安培力为尸=8=200x0.2x0.4x0.2N=3.2N,故选项C错误;1min内线圈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Q=2Rf=0.425x60J=48J.选项D正确.答案:BD3 .如图甲所示,光滑导轨水平放置在与水平方向夹角60。斜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8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斜向下为正方向)
4、,导体棒而垂直导轨放置,除电阻R的阻值外,其余电阻不计,导体棒而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规定QT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的方向为外力的正方向,则在0f时间内,能正确反映流过导体棒外的电流,和导体棒或所受水平外力户随时间f变化的图象是()解析:由楞次定律可判定回路中的电流始终为b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判定回路电流大小恒定,故A、B错;由产安=8也可得尸安随B的变化而变化,在O加时间内,尸安方向向右,故外力厂与尸安等值反向,方向向左为负值;在砧f时间内,尸安方向改变,故外力产方向也改变为正值,综上所述,D项正确.答案:D4 .如右图所示,光滑金属导轨AC、AD固定在水平面内,
5、并处在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8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以初速度如从某位置开始在导轨上水平向右运动,最终恰好静止在A点.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构成等边三角形同路,且通过A点的总电荷量为Q.已知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接触电阻阻值为/?,其余电阻不计,则()A.该过程中导体棒做匀减速运动B.该过程中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为gWo2OC.开始运动时,导体棒与导轨所构成同路的面积为誓D.当导体棒的速度或W时,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初始时的一半解析: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E电流为/=WWR,安培力为F=BIl=B2l2WR,/、I,都在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也在减小,故A错;该过程中,动能
6、全部转化为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为%m)2;B错;该过程中,通过的总电荷量为Q=BSiR,整理后得开始运动时,导体棒与导轨所构成回路的S=誓,C对;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A,和电流为/=WWH,可知D错.答案:C5.如右图所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相距0.2m,其电阻不计,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T,导体棒而与Cd的电阻均为0.1C,质量均为0.01kg.现用竖直向上的力拉他棒,使之匀速向上运动,此时Cd棒恰好静止,已知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gKlOnVs2,.ab棒向上运动的速度为2m/sB.ab棒受到的拉力大小为0.2NC.在2s时间内,拉力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3 电磁感应 综合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