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控制的基本原则.docx
《事故隐患控制的基本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隐患控制的基本原则.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事故隐患控制的基本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根本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的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火索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除噪声、尘毒对人 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一旦系统事故发生,将使其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
2、危险发生。3、冗余性原则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4、闭锁原则 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元器件的机器连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 机器的安全互锁器等。5、能量屏蔽原则6、距离防护原则7、时间防护原则8、薄弱环节原则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溶拴、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容器的泄压阀等。他们在危险情况出现时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 全。9、坚固性原则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提高结构强度等措施。10、个体防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采取被动的措施,以减轻 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或损失。11、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在不可能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 机器人等代替人的某些操作,防止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12、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或其他标识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宣 传画、安全标识、板报警告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隐患 控制 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