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试行).docx
《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试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试行)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为了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县域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联动发展,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和医师多点执业等相关工作制度,努力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享受到县级大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带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实现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之间资源配置优化,利益共同分享,责任共同承担。按照医共体章程,结合县级医院改革精神,现就医共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提出如下意见:一、实行医共体医疗机构之
2、间签约服务按照专业技术和学科发展建设,将县域内医疗机构划分为三个医共体,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联合乡镇卫生院及其管辖的一体化卫生室组成第一医共体、第二医共体和第三医共体。(一)医共体医疗机构之间实行签约服务。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科室建设和医疗技术发展需要,县卫健局指导县人民医院联合3个中心卫生院组建第一联合体;县中医院联合2个中心卫生院组建第二联合体;县第三人民医院联合1个中心卫生院组建第三联合体。医共体医疗机构之间本着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方便患者、合作共赢的原则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服务协议可实行“一院一策工(二)明确医共体
3、服务类型。发挥县级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科室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建设,医共体医疗机构之间合作不追求大而全,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不同学科的短板和长项实行分类扶持,固长补短,填平补齐。合作方式可采取预约分诊、双向转诊、医师多点执业、县乡合作共建科室、医师会诊和临床科室托管等方式进行。今后,随着医共体的发展,合作方式可进一步拓展。(三)规范医共体内部医师执业行为。鼓励和支持县乡医师合理流动执业,医共体内部医师执业可实行柔性流动,县级医院医师到基层执业可实行多点注册执业和医师会诊的方式派驻,基层医师(包括乡村医生)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县级医院应予优先安排落实岗位,符合执业条件的应创造条
4、件安排执业。各医疗机构应积极为流动执业的医师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和评价指标,落实工作待遇。二、建立不同合作类型的收入结算与分配机制为了提高县内患者就诊率,实现“小病留乡、大病送县”,调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两个积极性,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师和患者两个流动,落实医共体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持续发展。按照现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医改相关政策,建立医疗机构之间公平合理,科学有效的不同合作类型的收入分配机制。(一)预约分诊和双向转诊。基层首诊患者,按照服务能力和技术条件,开展一般病和常见病诊治,需要转院的原则上在医共体内部转诊上级县级医院;患者在县级医院经治疗后需要康复治疗或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服务 共同体 收入 结算 分配 意见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