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7消化系统.docx
《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7消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医大儿童护理讲义07消化系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口腔:小于3个月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1二56个月婴儿唾液分 泌噌多,常有生理性 流涎。食管:新生儿和小婴儿贲门 拈约肌发育较差,幽 门括约肌发育好,易 发生胃食管反流或幽 门痉挛,出现呕吐。第七章消化系统学习目标1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 .理解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3 .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措施。4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 .口腔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双颊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早产者则较差。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较干燥且易受损伤,以后随唾液腺的
2、发育而迅速增加,但唾液中淀粉酶量低下,至34个月时始达成人量的1/3,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由于婴儿口底浅,不能将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及时吞咽,常可发生生理性流涎。2 .食管食管的功能之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从口入胃;二是防止吞下期间胃内容物反流。新生儿及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柔嫩,腺体、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尤其食管下端括约肌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当婴儿吮奶时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乳。新生儿食管长约810cm,1岁约12cm,5岁为16cm,年长儿2025cm0插胃管时,从鼻根至剑突的距离作为插入的长度。3 .胃婴儿胃呈水平位,随着小儿
3、站立行走,其位置逐渐变为垂直。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时250300ml。哺乳时进入胃内的乳汁部分可流入十二指肠,故每次哺乳量超过胃容量。婴儿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容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而乳凝块大的乳汁排空慢;水为1.5-2h:母乳23h;牛乳34h。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新生儿胃酸和胃蛋白酶活动均低,迄46个月时约为成人的1/2。4 .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约为身长的57倍,肠黏膜柔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较好,有利于消化吸收。但肠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
4、组织松弛,升结肠及直肠与后腹壁固定差,故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早产儿肠蠕动协调能力差,易发生粪便滞留,甚至功能性肠梗阻。婴幼儿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的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5 .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糖代谢;后者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出生时可分泌少量胰液,34个月时增多。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在1岁左右接近成人,胰蛋白酶活性随年龄而渐增。因此婴幼儿对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易引起消化不良。6 .肝年龄越小,肝脏相对越大。正常婴幼儿肝脏下缘在锁骨中线右肋缘下12cm处可触及,67岁后则不
5、能触及。小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很少发生肝硬化,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中毒等情况时可发生肝充血肿大和变性。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婴儿异常粪便:若粪便恶臭明显,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 若带酸味、多泡沫,表 示碳水化合物消化 不良;若粪便外观油腻或奶 瓣(乳凝块)较多,表 示脂肪消化不良。7 .肠道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侵至小儿肠道。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及上部小肠也较少,而以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
6、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道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8 .健康小儿粪便(1)胎粪:胎粪由胎儿肠道脱落上皮细胞、肠分泌物、胆汁及吞入羊水组成。出生后24h内即会排出胎粪,呈深墨绿色,黏稠、无臭味,进食后23日内渐渐过渡为婴儿粪便性状。(2)人乳喂养儿粪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有酸味,不臭,偶有细小乳凝块或较稀薄绿色,每日24次。有些婴儿虽便次较多,但仍属糊状,小儿精神活泼,体重增加如常,无不适症状,可视为生理性,不必处理。在添加辅食后粪便常变稠或成形,次数减少为每日12次。(3)牛、羊乳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大便较干,大多成形
7、,含乳凝块较多、较大,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2次,有时发生便秘。(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第二节口炎口炎(StOmatitiS)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果病变仅限于局部如舌、牙龈、口角,亦可称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在小儿时期较为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症等。常见的口炎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3种。12概述(一)病因1 .内因婴幼儿时期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小婴儿唾液腺分泌少,口腔黏膜比较干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方 儿童 护理 讲义 07 消化系统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