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效应的文献综述与未来展望与同伴效应研究中问题回顾.docx
《同伴效应的文献综述与未来展望与同伴效应研究中问题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伴效应的文献综述与未来展望与同伴效应研究中问题回顾.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同伴效应的文献综述与未来展望【摘要】本文首先对同伴效应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了梳理。其次对研究者们提出的选择性问题、影像问题和相关效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最后总结出研究同伴效应还要用更多的数据来做更多的模型研究分析,使得同伴效应的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关键词】同伴效应学业成绩Abstract:Firstly,thispaperreviewsthedevelopmenthistoryandresearchstatusofpeereffect.Secondly,somesolution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otheselectionproblem,ref
2、lectionproblemandrelatedeffectsputforwardbyresearchers.Finally,itisconcludedthatmoredataareneededtodomoremodelresearchandanalysistostudypeereffect,whichmakestheresearchresultsofpeereffectmorereliable.Keyword:peereffectsacademicperformance一、引言随着社(的飞速发展,同伴效应和其带来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者们认为同伴效应的研究对我国经济、教育及劳动力
3、市场等具有较高的意义。(叶星、熊伟,2017)目前,人们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多方面的发展,父母和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影响下提高学业成绩。那么同伴效应是否存在呢?自Coleman(1966)通过研究发现同伴会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袁玉芝,2016)后,引发了大批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将对同伴效应的文献进行梳理。二、同伴效应的概念同伴效应,也称为同群效应,温斯顿和日蒙曼认为同群即同伴群体,这是由在交往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体与他人所形成的群体,如果个体会在同伴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表现或产生某种结果,那么可认为同伴效应存在(温斯顿、
4、日蒙曼,2003)o而教育领域中的同伴效应选择宿舍、班级或年级中的群体作为同伴群体,用同伴的表现行为对个体的表现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来分析同伴效应。(杜育红、袁玉芝,2016;袁玉芝,2016;梁耀明、何勤英,2017)o三、同伴效应的理论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一)理论发展历史高等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最早在西方社会背景下进行。Coleman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同伴作用是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的第二大因素(CoIeman,1996)oHarris则认为,同伴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Harris,1998)oLudwig等(2001)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发现同伴效应在短期内提高了低收入家庭孩子
5、的学习成绩,但SanbOnmatSU等(2006)以进入LUding等(2001)计划的四到七年的家庭为样本,却发现对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同伴效应并没有显著影响(崔静、冯玲,2017)o杨针的研究表明同伴效应存在但不显著(杨针,2009)oPOldin等(2015)只在大学好友或学习伙伴之间发现同伴效应。(崔静、冯玲,2017)袁玉芝通过OLS模型分析指出:同伴学业水平越高,对个体的学业成绩影响越好(袁玉芝,2016)o但权小娟指出:美国等国家使用的OLS模型在我国并不适用。她通过交叉随机效应模型研究显示同伴影响显著并稳定地存在(权小娟,2015)o(二)研究现状很多研究者对同伴效应进行
6、了研究分析,但结果表明同伴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不尽相同,研究结果还没有形成统一。目前来看,研究结果总体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矛盾:首先,部分研究指出同伴效应是存在的,但也有不少研究显示同伴效应不存在;其次,关于同伴效应的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同伴效应对于男性学生的影响更大还是对女性学生的影响更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梁耀明、何勤英,2017;权小娟,2015)四、现有研究述评面对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究其原因,学者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第一,同伴群体的定义不同。比如当验证同伴效应在同学之间是否存在时,很难准确指出同伴群体,它是指整个班级里的同学还是指同一个小组的同学?目前对于相
7、关群组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崔静、冯玲,2017)c第二,研究选择的统计模型不同。例如,如果用线性模型研究,只能得出同伴效应对学生的正负影响性;而采用非线性模型,研究结论则还会显示不同学生受同伴效应的影响程度不同。此外,研究者们大多认为在研究同伴效应时主要会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体进入同伴群体圈子时存在选择性的问题;第二,同伴群体和个体之间还存在映射问题,这是指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第三,如果有某些原因导致相似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即使没有同群效应,我们也会观察到学生成绩与同伴效应正相关,然后误认为同群效应存在并且显著,ManSki将这种关系定义为“相关效应”(权小娟,2015;梁耀明
8、、何勤英,2017;叶星、熊伟,2017;ManSk21993)。五、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针对以上研究者们总结提出的选择性问题、映射问题以及相关效应这三个问题,本文认为:首先,个体可能会有选择性的进入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群体,例如喜欢弹钢琴的学生去参加钢琴辅导班,成绩好也许是兴趣使然,我们不能够分辨出成绩好到底是因为自身的偏好原因使得成绩变好还是由于同伴的作用影响使得成绩变好。所以为了排除选择效应而准确的衡量同伴效应,我们可以选取宿舍里的群体作为考查檬本。宿舍的人员分配是随机的,因而不存在个体对群体进行选择产生选择效应。权小娟、张羽等研究者就采用了宿舍群体作为样本对此进行研究。第二,个体在受群体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伴 效应 文献 综述 未来 展望 研究 问题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