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docx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目录一、综合管廊简介错误!未指定书签。Ll用途错误!未指定书签。1.2 分类错误!未指定书签。1.3 经济成本错误!未指定书签。1.4 国内外发展状况错误!未指定书签。二、木方案依据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三、系统总体架构错误!未指定书签。3.1 层次架构错误!未指定书签。3.2 逻辑架构错误!未指定书签。四、监测内容及实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1 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2 环境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3 火灾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4 视频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5 入侵防盗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6 电力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7 通信监
2、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8 管道监测错误!未指定书签。4.9 照明系统错误!未指定书签。4.10 通讯系统错误!未指定书签。五、系统综合管理平台错误!未指定书签。六、系统辅助设备错误!未指定书签。七、施工管理措施7.1 质量控制.7.2 安全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7.3 环保控制.一、综合管廊简介1.1用途综合管廊主要用于:电力线缆、通讯线缆、有线电视线缆、给水管线、中水管线、供冷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排水管渠、路灯线缆、垃圾真空系统、输油管线等市政民生工程项目。L2分类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
3、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1.3经济成本综合管廊盾构成本最高,一般为1亿元/公里;普通施工0.5亿元/公里。综合管廊内基本都是市政民生工程,不利于提高收费,否则会影响老百姓基础生活成本,影响物价稳定;同时综合管廊建成后只是方便市政管线和线缆的综合管理,消除公路拉链现象,不会有其它盈利途径。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综合管廊平均造价(
4、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综合管廊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台湾曾以信义线6.5公里的综合管廊为例进行过测算,建综合管廊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新台币,但75年后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新台币。在国外,地下综合管廊是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手段,些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将市政设施的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与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下街相结合,构成完整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系统。欧美是地下综合管
5、廊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条管廊在巴黎建成,随之该理念推广到欧美各国。?日本是当今管廊技术最成熟的国家,这个和日本地域有很大关系,规划建设一致沿用1964年制定的相关措施条例,各在野党执政期间一致延续该条例不断完善。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一旦遇到地震破坏,恢复期大部分经历及费用都要放在开挖及回填过程中,如果将综合管线放置在管廊内,管道与管廊侧壁变为柔性连接,管道抗震补偿措施可以更大范围的使用,基本不受地震时土体的位移影响,如果维修的话也是区域更换及系统性能检查,对管廊上交通无影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设里程约800公里,综合管廊未能大
6、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住建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确定包头等10个城市为试点城市,计划到2018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2015年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根据测算,未来地下综合管廊需建8000公里,若按每公里L2亿元测算,投资规模将达1万亿。试点的10个城市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我们的思路是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积极性。全国共有69个城市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二、本方案依据标准
7、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CECS333-2012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GA.T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三、系统总体架构3.1 层次架构地下综合管廊监测主要分为应用层、传输层和展示层。其中应用层包括管廊监控单元、管道监测单元、线缆监测单元、通讯单元和照明单元,每个单元由前端传感器或探头、以及监控单元组成单个智能前端设备,前端传感器负责采集现场基础设备的状态信息,探头用于管廊内的照明、通讯、警报等,监控单元对采集的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预处理、上传服务器和对联动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综合 监测 技术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