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柠:让叙事耽搁在中途|写作课.docx
《张柠:让叙事耽搁在中途|写作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柠:让叙事耽搁在中途|写作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情节有一个古老的定义,是古希腊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对人的行动的摹仿,就是情节。细节是感官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静态的,而情节是动态的,你要把一件事完成,要发出一个动作。细节没有走向,而情节在每个点上都有无数种走向,有无数条线索可以继续往前走,任何两条线索都不是平行线,也不会相交,你选择了这条就必须放弃那条,它们都是不归路。也许你顺着其中一条线索写过去,前面五千字还不错,后面就开始不对了,进行不下去了,那就是因为你在那一点上选择的走向有问题,你得把后面的删掉,退回起点重新开始。所以情节的设置总是有无数种可能性,同时也隐含着风
2、险,在这个意义上看,叙事就是一种冒险!一篇小说不可能全是细节,全是细节没有情节可能是抒情散文,散文可以写人的行动,可以有完整的情节,也可以没有,可以只发感叹。诗歌更可以没有情节,我看见了一望无边的草地,看见了白云蓝天,看见了河水往前流淌,我发出“啊一一”的一声感叹,这就没有情节,就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是情绪,这是抒情文学。叙事文学要对行动进行摹仿,就要有情节。那么情节是怎么展开的?从情节展开模式的层面来说,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叙事动力、叙事阻力和叙事目的:一个行为具备了动力,发出了,然后遇到矛盾的、不和谐的因素,最后克服了这个矛盾,解决了问题,达到目的,终于稳定下来。这就是情节展开的最基本的模式
3、。叙事动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如果说没有跟它相应的阻力,小熊找妈妈,一过河就找到了,那也不叫故事,更构不成小说。好的故事一定要有很多阻力,重要的是那个克服阻力的过程,所以叙事阻力不可以是绝对的,如果绝对无解,情节也没办法展开。精明的小说家一定是非常善于设置叙事动力和阻力的,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宝玉爱上林妹妹了,要娶她,这是动力,中间经历的一切都是阻力,整个红楼梦就是写阻力,一会儿让林妹妹生气,一会儿让林妹妹生病,一会儿宝姐姐风采照人,一会儿是朝廷抄家,一会儿又觉得人生没意义了要出家,等等,各种各样的阻力让他不能轻易地完成叙事目标。从更大的结构上来讲,女婿补天剩下的顽石,被废弃了,没有意义了,他要
4、只是绝望,终日哭号,那就慢慢哭去,构不成小说。曹雪芹给了他一个动力,他要到红尘去走一遭,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他觉得那个地方太好玩了,他要去,空空道人说,你不要去。实际上空空道人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写小说,不要把经验展开,要浓缩,写诗就行了。这块顽石说,不,我就要去走一遭,那么好,你自己选择要去,我就让你去,去了以后不成再回来。宝玉出家实际上就是回家了,最后还是回来了。在这中间,整部小说的叙事其实就是他要了却一段风流债,不管是木石前缘还是金玉良缘,要跟另外的个体了却这段缘份,这是叙事动力,他不断遇到阻力,最后没有办法了,还是回去吧,回归到青境峰下的顽石。设置叙事动力和叙事阻力,是小说
5、情节展开最基本的模式。如果不会设置阻力,或者找不到克服阻力的办法,情节就展开不了,这是阻力的作用。动力也非常重要,一篇小说动力的设置应该是很高妙的东西。比如说你写一篇小说,写你想当科长,很多人不让你当,办公室政治搞来搞去,有送礼的,吵架的,搞阴谋诡计的,最后终于当上了科长,这也符合叙事动力、叙事阻力、叙事目标的基本模式,但有意义吗?我们觉得这篇小说没什么意思,它的动力仅仅是要“得到”,它在“得失”“成败”这样一个世俗生活的逻辑里面转圈。这个东西我比你更懂,我为什么要看你的小说,我看我生活里面的那些事就够了。所以说,叙事动力的设置是决定小说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高妙的叙事动力应该涉及人生的重
6、大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我这块青填峰下的顽石已经不在红尘之中,不在六界之内了,红尘那么有吸引力,我要去体会一番,真的去了,最后我们发现红楼梦里边的东西实际上是对红尘的否定。这里有佛、道、儒的意味,有“大道”在里面,叙事动力设置高妙,它解决人生、生命的重大问题,而不仅是世俗生活逻辑里的成败得失。成败得失其实就是消耗和补给,消化完了饿了再吃,困了睡醒了然后又困,得到了失去了再得到再失去,这些都是世俗逻辑内部的东西,它的意义是有限的(俄国理论家巴赫金称之为“死亡逻辑”)。它可以进入小说,但要完全依托这个东西来结构一个小说,就太局限了。对现代小说来讲,叙事动力设置在对世界和人生的“谜”的疑问上,是比较
7、好的。文学之所以不能被其他东西所替代,就是因为他对谜一样没有答案的东西感兴趣。有答案的东西我们交给数学、物理、伦理学、社会学去处理,文学关注的是人性之谜、情感之谜等复杂而微妙的东西。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他对复杂的东西着迷,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是因为它有一个猜谜、解谜的叙事动力。再举个例子,我们要写一篇小说,写一个人在街上走,他看着这个世界,看见许多行人,许多事物。他走到拐弯的地方,立交桥底下,发现有个人坐在那里,是什么人呢?比较一般的小说可能会写那是个卖红薯的人,一个底层的劳动者,或者是个沿街乞讨的老太太,她很可怜很辛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题当然值得关注,但它对文学创作而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叙事 耽搁 中途 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