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漏浆、孔洞、连接缺陷的常用处理措施.docx
《建筑施工漏浆、孔洞、连接缺陷的常用处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漏浆、孔洞、连接缺陷的常用处理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建筑施工漏浆、孔洞、连接缺陷的常用处理措施一、建筑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多相(体积比气相25%、液相1318%、固相7785%),多孔(凝胶孔、层间孔、毛细孔、气泡粗孔和裂缝等)存在内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匀不连续体,另外,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於出现分层离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征;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构造的外观质量缺陷。砌体和二次构件是在一构造施工完成验收后开展的下一道工序内容,表面污染是各工种穿插施工过程中的接触产生的污染。构造柱跑浆是模板加固不到位以及胶带漏
2、贴等。尺寸偏差是构件加固过紧和定位措施缺陷等原因造成。墙体顶部塞缝高度不统一是施工过程工人对墙体高度皮数杆排列不合理造成的。二、建筑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50204-20*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八章第一节之规定,混凝土现浇构造外观质量缺陷划分为九种情况(见下表)。(一)、建筑混凝土峰窝(含麻面)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面;若麻面现象严重,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出现状如蜜峰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A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
3、,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80%;B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C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1、原因分析(1)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
4、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4)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5)输送到施工层面的舲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舲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2、预防措施(1)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役时安排专人浇水湿润模板。(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
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4)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门子板”,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5)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开展浇注,商品混凝土连续式搅拌机在生产时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现象,尾料约LO2.0立方全是石子,此时应退料。(6)实际中,泵送混凝土浇注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一气呵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
6、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泵送浇注。3、修补措施(1)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麻面与蜂窝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2)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麻面蜂窝,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料直至正常密实的於面为止,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二)、建筑混凝土孔洞混凝土构造的孔洞,是指构造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混凝土梁或柱上的
7、孔洞面积,单处不大于40cm2,累计不大于80cm2,可以开展修补。混凝土根底、墙、板的面积较大,但任何一处孔洞面积不得大于100cm2,累计不大于200cm2时同样可以采取修补的方法将混凝土修补整齐。超过上述范围的孔洞,应做构造检测和构造鉴定。1、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开展振捣,或者竖向构造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3)薄壁构造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2、预防措施(1)漏振是孔
8、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3)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OnI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4)薄壁构造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3、修补措施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三)、建筑混凝土夹渣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杂物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施工 孔洞 连接 缺陷 常用 处理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