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知识培训讲解.docx
《气象灾害知识培训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灾害知识培训讲解.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温预防1.1 定义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也称为高温酷暑)。1.2 主要类型(1)干热型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2)闷热型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相对而言)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1.3 相关危害1.1.1原因:高温热浪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错乱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中毒、火灾等事件的增加,这些是高温热浪的间接影响。L
2、1.2要素:人体在环境中所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是许多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人对外界环境冷热的舒适感,不能仅仅用气温来评价,也就是说人体感觉的适宜温度不仅仅是气温的作用。为了全面表述气象、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中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这就孕育出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影响,计算出来的。1.1.3结果(1)人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极限温度为31(相对湿度85%)、38(相对湿度50%)和40(相对湿度30%),也就是说超出极限温度,人体机能受损,将出现病症-中暑或一些并发症。但是不
3、同人群耐高温的极限是不同的。在高温天气里,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2)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3)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
4、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1. 1.4人体的影响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原因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闷热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再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或电扇来解暑,人体长时间处于过低温度环境里,机体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另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再有人们从室外高温环境中回到家中,习惯马上打开空调或用电扇直吹,吃些冰镇食品,这一冷一
5、热,立马见效,马上就开始腹泻;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症。1.4预防方法高温天气34是个槛,日常生活中,冷与热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根据各国的实验,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夏季19C24C,冬季1222。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1.4.1 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
6、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l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C38C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0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1. 4
7、.2饮食解暑(1)多喝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2)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3)多喝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4)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 灾害 知识 培训 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