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docx
《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扶贫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受益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扶贫资金投资形成的各类扶贫资产的管理,旨在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对扶贫资产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扶贫资产,是指2016年以来由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建设形成的各类扶贫资产。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吴忠市、本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驻村帮扶单位投入的帮扶资金以及其他渠道投入的扶贫资金;扶贫资产主要包括基础设
2、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类型的资产(包括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第四条扶贫资产管理类型主要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其中,经营性资产包括农林牧渔业产业基地、生产加工设施、经营性旅游服务设施、经营性电商服务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以及扶贫资金直接入股市场经营主体的股权类资产。公益性资产包括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引水、卫生、电力等方面公益性基础设施。到户类资产包括支持贫困户生产发展所购建的生物资产或固定资产等。第五条扶贫资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哄抢、侵占、损坏、挪用、私分、挥霍浪费、平调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扶贫资产。第二章职责和分工第六条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由县扶贫办牵头,县财
3、政局、审计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相关行业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全县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各乡镇(开发区)人民政府是扶贫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内实施的扶贫资产日常经营、管理和监督以及资产收益分配等工作。各行业部门根据上级要求,指导各乡镇(开发区)做好扶贫资产日常经营、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资产管理规范安全。县住建局和交通运输局为房屋、道路及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监管责任主体;县农业农村局为产业类资产、收益类资产监督责任主体;县工信商务局为扶贫车间资产监督责任主体;县水务局为水利工程类资产监督责任主体;各村级合作社为村级扶贫资产的责任主体。第三章权属确定第七条扶贫项目竣工后,应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和
4、验收,按照规定办理财产物资移交手续,由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所在乡镇(开发区)负责移交。第八条扶贫资产依据项目实施所在地和实施单位确定扶贫资产权属。扶贫资产产权界定,由县扶贫办、财政局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直接奖补到户到人形成的扶贫资产,产权归属奖补受益者;扶贫资金到各乡镇(开发区)实施的村级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单独到村实施项目资产产权归属项目所在村集体,跨乡镇(开发区)跨村实施项目的资产按投资比例量化到村集体,也可归属国有资产。行业扶贫领域资产原则上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确权和管理。对于产权无法清晰界定的,由县人民政府按照相关规定和项目实施情况,确定产权归属。第九条扶贫资产实行产权登记
5、制度。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实施扶贫资产档案管理,包括分级台账和资产档案。县、乡、村三级对已形成的资产分级登记造册,登记内容包括资产名称、类别、购建时间、数量、单位、原始价值、所有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收益分配及资产处置方案。资产所有者应当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核准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第四章使用和管理第十条所有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后,分级逐项建立资产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资产所有者应建立扶贫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产权属于县、乡镇(开发区)人民政府的,应落实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负责管护;产权属于村集体的,根据资产性质分类管护;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扶贫 资产 监督管理 办法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