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预防矛盾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平安XX根据XX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推进XX市社会服务心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X社心办2020X号),制定了本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打造共建共治共
2、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XX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推进XX市社会服务心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X社心办2020X号)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建立我街道心理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为XX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二、建立机制街道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政法、卫健及政法委员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组织室、文明办、
3、卫健办、综治中心、司法所、财政所、社会事务办、民政办、残联、市场所、文广中心、信访办、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办、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内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中心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三、工作目标20XX年底前,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突出、生
4、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具体工作指标包括:1.建立例会制度。街道至少每2个月召开一次例会。社区成立由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以及关爱帮扶小组为基础的工作组,至少每月召开1次例会。2 .以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到90%以上。依托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并达到“六有”(心理工作场所、场所标牌、专(兼)职人员、自助心理服务设备、制度版面、专项经费);至少配2-3名志愿者。3 .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每月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核心知识普通人群知晓率达到70%;抑郁症防治知晓率达到85%。4 .建立和规范社
5、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门诊,配备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技能水平、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5 .街道建成和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6 .在各级党政机关开设心理健康大讲堂,建设放松室,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服务。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7 .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发展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发展心理服务领域社区工作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8 .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面访率均达到85%以上。精神卫生专科
6、机构对患者及家属开设公益性心理卫生知识讲堂。开展辖区精防工作,对6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9 .继续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社区老年人开展认知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评估,根据筛查量表对心理问题的判定界值,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类,一般人群、临界人群、高危人群予以分类干预。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9096,社区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5%。四、工作任务(一)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1、健全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不断宣传“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心身同健康”等健康理念和科普知识。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六进”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
7、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场所等。党政机关和员工大于100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年不少于1场,每场不少于60分钟。各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讲座每年不少于2场。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0%。(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1、完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的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测评考核范围。2、健全特殊人群心理服务网络。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场所、社区
8、矫正中心司法所、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信访接待场所、救助管理站、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负责单位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3、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质量。街道综治中心、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应急处置、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稳步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质量,使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5%以上,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随访率达到85%以
9、上,在册0-2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服药救助率达6%以上。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建立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精防医生、民警、民政专干、助残员、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至少2人,开展辖区精防工作并且每年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社区康复机构开展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工作,使居家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建立分级诊疗绿色通道,在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患者,可通过社区康复机构向精神专科医院快速转介。(三)加强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1、强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房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主题公益讲座,提升员工心理健康
10、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必要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2、各社区要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流动留守儿童、残疾人及家属;孕产期和更年期妇女、流动留守妇女、遭受性侵及家庭暴力等妇女;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全市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覆盖率达90%。3、开展突发事件危机干预服务。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11、,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部门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XX、健康XX、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街道参照市级工作模式成立由党政负责人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二)部门分工协作街道政法委负责将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卫健办负责
12、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对实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宣传室负责协调新闻媒体、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科普;协调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纳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考核范围;司法部门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XX建设;社会事务办负责引导和管理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康复机构建设,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所加大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并监督经费使用;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老龄委等部门负责职业人群、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三)
13、完善机制体制经过积极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以下三项工作制度:一是街道社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街道每两月召开一次,社区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增加召开。二是部门信息交流和报告制度。建立街居两级信息报告制度,健全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三是紧急干预制度。分类制订完善应急心理干预预案,对可能引发案(事)件的重点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干预预案,防范重大案(事)件发生。(四)加强经费保障。各部门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开展试点工作。财政所重点对各部门负责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建设、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宣传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及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服务领域,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效落实。(五)强化督导评价。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各社区和成员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作为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或发生重大极端案(事)件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追究法律责任,按照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