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程序.docx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程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EHS标准程序STANDARDPROCEDUREOFEHS题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程序文件编号EHS-A45-00部门:EHS管理部起草人日期部门审阅日期EHS审核日期批准人日期执行日期日期分发部门EHS管理部、制造部、工程部、质量部、研究所、供应部、医务室、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和车间警告: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务必于执行之日前完成本程序的培训变更记载文件编号/版本变更内容执行日期EHS-A45-00从SMP.N0:EHS-2038-00变更而来.一、目的为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
2、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程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三、术语与定义3.1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3. 2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活动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4. 3采样点: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5. 4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6. 5职业禁忌证: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
3、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7. 6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8. 7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 8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四、职责4.1研究所研发或引进新产品时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使用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有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 2供应部负责购买符合国家规定有资质的单位(证照齐全)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4. 3EHS管理部负责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及环境控制的有效监督管理。按照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4. 4培训部负责对新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工作。4. 5各部门/车间负责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的培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4.6医务室负责做好员工体检工作,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 7新建、改建、扩建
5、项目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五、程序5.1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申报5.1.1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5. 1.2各部门、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及使用原辅材料,结合工作场所设置的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活动范围等情况,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GBZ2有害因素范围,辨识出各工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5. 1.3EHS管理部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公司内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台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并受其监督检查。5.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5. 2.
6、1管理基本要求(1) EHS管理部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 EHS管理部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其应包括:a.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账。b.职业危害监测结果。c.职业健康监护报告d.其他有关职业病危害的相关资料。(3)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b.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C.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d.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e.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4)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7、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2.2工程措施(1)原材料储存和运输a.应采用密闭性能好的自动化生产装置,以避免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b.完善生产工艺控制过程,减少粉、粒料的中转环节,缩短输送距离。c.人行通道(含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不应敷设有毒气体管道。d.对尘毒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应采取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2)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a.研究所负责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b.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宜采取密闭(整体密闭、局部密闭或小室密闭)或负压方式工作。不能密闭时,应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 场所 职业 危害 控制 管理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