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
《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颅脑外伤(尤适用CT检查阴性者)。2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3 .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4 .先天性发育异常。5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6 .颅内感染。7 .脑白质病。8 .颅骨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
2、,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IWI、T2WI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0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成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o成像层厚5:IOmmo矩阵:128X256或25C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蝶做横
3、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IWI。(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o二、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 .鞍区肿瘤。2 .鞍区血管性疾病。3 .颅脑外伤累及鞍区。4 .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5 .鞍区肿瘤术后复查。6 .鞍区感染。7 .鞍区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 .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
4、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成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成像野(FOV):设定放大扫描FOV,根据垂体大小及扫描范围设定采集范围。成像层厚:25mn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矩阵128X256或256X256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
5、一般与增强前1.w程序相同。常规做矢状面T1.WI.冠状面TIW1.(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W1.程序相同,常规做矢状面及冠状面TtWI。(3)垂体也可行动态扫描,单次采集时间20303,动态采集10次。在第一次数据采集后,立即注射对比剂;同时连续成像9次,用冠状面扫描。三、脑桥小脑三角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脑桥小脑三角肿瘤。2 .脑桥小脑三角区肿瘤样病变,3 .颅脑外伤累及小脑角区。4 .脑桥小脑先天性发育异常。5 .脑桥小脑区肿瘤术后复查。6 .内所道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磁室 颅脑 磁共振 检查 技术 操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