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与药物相关的眼病诊疗规范.docx
《眼科疾病与药物相关的眼病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疾病与药物相关的眼病诊疗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与药物相关的眼病诊疗规范一、糖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概述】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原因尚不清楚,据推测是一种代谢性损害。临床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在1年以上,强的松每日剂量大于IOmg者),则易引起白内障。【临床表现】1.多双侧发病,大多无主觉症状或有闪光感。2.发病初期在晶状体后囊下有彩色的不规则浑浊,随病情发展,浑浊向后部皮质及沿着后囊向前表面扩散。【诊断要点】1.根据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及晶状体浑浊的特点不难诊断。2.此类白内障多较轻微,无视功能损害。停药后后囊下的浑浊可自行消失。【治疗方案及原则】1.白内障轻微不影响视功能者,停药后浑浊可自行吸收,无须特殊处理。2.少数完
2、全性白内障者,可行手术摘除。二、吩嘎嗪类安定药【概述】氯丙嗪、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是本类药物中常用者,大剂量长期用药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眼部病变。【临床表现】1.眼睑皮肤呈蓝灰色或紫色,球结膜暴露部分呈铜棕色。2.早期在角膜内皮和后弹力层出现棕色或白色沉着物,逐渐发展至实质层,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细微弥漫浑浊。3.晶状体从点状浑浊逐渐发展成星火状或前极性白内障。4.视网膜色素紊乱,常波及黄斑区。【诊断要点】长期服药史,结合眼部特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治疗方案及原则】1.配戴适当的太阳镜,可有保护作用。2.停服上述药物或控制用药剂量,可减轻眼部不良反应。三、心血管系统药物(一)洋地黄制剂【概述】约
3、10%-25%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出现视觉中毒症状。眼部改变通常在用药几周后,甚至数月或数年后才发生。有时这些并发症在其他洋地黄中毒症状之前就已出现,最常见的是视力模糊和色觉紊乱。【临床表现】1.自觉物体被染上青绿色或黄色,也有物体变为其他颜色者。2 .视力减退。有的患者在看远和阅读时都出现调节困难,白天更明显,而傍晚时减轻。3 .闪光幻视和闪辉性暗点,或有畏光.4 .球后视神经炎和眼肌麻痹。少数患者可有暗点和弱视。【诊断要点】1.洋地黄服药史。5 .色觉异常,视物呈青绿色、黄色、红色或雪白色。当患者出现“黄视”时,需与某些利尿剂(氯唾嗪)、山道年、亚硝酸异戊酯、苦味酸或大麻等引起的毒性表现相
4、鉴别。【治疗方案及原则】停药后症状可以消退。(二)胺碘酮【概述】应用胺碘酮后会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1 .短期内大量用药,部分患者可出现看灯时周围有光环,药物减量后即消失。2 .长期使用本药的老年患者,易产生角膜内色素沉着。双眼角膜上皮层有数条黄棕色或淡褐色色素沉着带,呈线条状,自中央向周边部呈放射状排列。角膜上皮色素沉着是可逆的。停药后数月可完全吸收。【诊断要点】根据用药史和眼部症状、体征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停药后可恢复正常。2.10%甲基纤维素溶液滴眼,可以预防或减少色素沉着。四、乙胺丁醇中毒【概述】乙胺丁醇系人工合成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结核病。本药的主要毒性作用是
5、引起球后视神经炎,多发生于剂量较大和长时期服药者。但偶有小剂量、短时间服药而导致视功能障碍者,应予警惕。【临床表现】1.主观症状视物模糊、视力疲劳、视力下降、眼球发胀、眼窝疼痛、眼球运动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有眼干涩、灼热症状。2.按其临床特点,可分为三型:(1)轴性视神经炎型:为视神经中央纤维受损,特别是起源于黄斑部神经节细胞的乳头黄斑束损害。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心暗点或中心性象限性暗点;辨色力明显减退,主要是绿色盲,偶有红色觉受影响。眼底可正常或有轻度视乳头充血,边缘不清,静脉充盈、迂曲等改变。(2)轴旁性视神经炎型:为视神经的外周纤维受损害。有周边视野缺损或象限性缺损,中心视力影响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眼科 疾病 药物 相关 眼病 诊疗 规范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